11月6日上午,第七届云南省道德模范座谈会在昆明举行。来自全省的40位道德模范(含10位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54位提名奖获得者受到表彰。来自盘龙区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陈誌亦在其中。
陈誌简介
陈誌,女,汉族,1978年11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昆明市德胜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做好一碗豆花米线,守住一颗诚信之心
豆花米线是昆明的传统小吃之一,更是老昆明人心中的一种味道。35年前,德胜桥豆花米线从昆明市得胜桥起步;35年后,德胜桥豆花米线誉满春城。
诚信经营 让特色不变色
“我们是党员经营户,必须诚信经营。诚信经营是餐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将诚信置于盈利之上,生意才能如水绵长、如树长青。”陈誌说,在35年的发展历程中,德胜桥豆花米线店始终将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德胜桥豆花米线店,各环节的食品安全规范制度一应俱全,人员职责配备缜密无漏。在经营中,他们宁愿多花钱买贵的原材料、把不新鲜的食物全部倒掉,也绝不让次品上桌。
立志要将德胜桥打造成一家百年老店的陈誌,还放弃利用品牌进行加盟扩张的机会,选择在2013年成立云南成全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为各分店配送食品,组建起从食品原料采购、生产加工、配送的完整链条,通过内部运行和严格管理,确保豆花米线原汁原味、绝对安全。
如今,德胜桥豆花米线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在陈誌坚持诚信经营下,德胜桥花米线所属餐厅从未发生过食品安全事件。
从发扬地方特色文化出发,德胜桥豆花米线还不断创新菜品,扩大和丰富豆花米线的菜系品种。目前,德胜桥豆花米线共有37家门店,已形成5个系列107个品种的特色小吃,成了昆明名副其实的特色小吃荟萃园。
以德为本 传递行德善念
陈誌经常说,“德胜桥”的“德”是“德行”,更是“行德”。这既是德胜桥豆花米线的经营之则,更是她始终坚守的做人之道。
饮水思源,在社会公益的路上,德胜桥豆花米线从不停步。他们先后无偿出资25万元,在宜良建成占地1600平方米的老人文化活动中心;出资10多万元购买生活必需品送到宜川、祥云等9地。在彝良地震发生后,陈誌以志愿者身份,号召所有员工为灾区贡献力量……
人有德则商有道。近几年来,陈誌积极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踊跃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截至目前,德胜桥豆花米线共向社会捐款捐物达500万元,笔笔捐款都饱含了她对社会的爱心。
“在这里工作,有家的温情。”对于德胜桥豆花米线的职工,这是最深的体会。对于企业的中高层,陈誌都分配了相应股权,让他们从企业雇佣者转变为所有者,实现共同管理、同享发展。对员工,陈誌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关心他们的生活与成长,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姐姐”。
德胜桥通过成立“企业大家庭”开展互帮互助工作,连续4年员工全年流失率不足10%,5年更共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4起,为残疾人、失业人员、专业军人提供岗位100多个。
党建护航 擦亮金字招牌
2012年5月30日,德胜桥豆花米线成立党支部。
陈誌不仅是昆明德胜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还多了一个身份——中共昆明市盘龙区德胜桥豆花米线党支部书记。
“我们的企业是在党的好政策下成长壮大的,抓党建既是我们的职责,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自成立之日起,陈誌便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抓并举,形成通过抓非公党建工作促进企业共融发展的良好局面。
正是因此,德胜桥豆花米线先后荣获“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 “优秀党员经营户”“云南著名小吃”等荣誉。
陈誌说,如今的德胜桥豆花米线店拥有云南省最先进的现代化中央厨房和米线制作工厂,有员工近600人。德胜桥豆花米线店党支部将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筑牢党建工作阵地,把德胜桥云南米线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35年的德胜桥豆花米线正值青春,陈誌一直会把云南米线事业的长远发展和文化传播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坚持力行,在实现百年老店梦想的征程中,为云南省米线行业走向全国继续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