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盘龙区财政工作稳步推进,收支规模持续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迎难而上,财政收支规模平稳持续增长
“十三五”期间,盘龙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5年的351868万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449856万元,年均增长5.0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5年的39137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523745万元,年均增长6%,区级可用财力平稳持续增长。
统筹兼顾,财政支出结构持续提质优化
“十三五”期间,盘龙区不断加大力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保障重点,不断提高支出的有效性和精准度,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重点保障事关民生尤其是教育、医疗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支出。全区在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从2015年的275494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377386万元,年均增长6.5%;总投入达172.63亿元。
同时,盘龙区聚焦“三大攻坚战”,投入水源区资金368590.92万元,兜牢“三保”底线,坚决贯彻过“紧日子”的总体方针,按照科学理财、规范理财要求,坚持预算编制和支出中的“三保”优先原则,优先安排“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支出,确保“三保”责任落实和财政可持续发展,保障基本民生政策有效落实、及时足额落实工资保障、确保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
注重强化,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化
“十三五”期间,盘龙区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中对财税改革的要求,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持续推进预算管理、国库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等各项改革。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全口径预算管理机制,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建立盘活存量资金长效机制,实现资金的统筹使用,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不断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规范三年滚动预算编制,加大财政信息透明度,财政信息公开及时准确。
二是强化收支预算管理。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现区级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推进财政扶贫资金、直达资金及人大预算联网动态监控系统使用;全面完成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管理改革,深化落实非税收入管理实施相关办法政策。
三是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着力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建立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有效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切实提高了单位绩效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公共财政整体效能,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
四是推进政府会计核算改革。统一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系统,加强全区会计人员培训,探索推进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启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确保政府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全面提升政府会计核算水平。
五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累计争取上级资金43.43亿元,有效缓解了区级财政支出压力;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依法设置政府举债规模的“天花板”,政府债务限额从2015年的2.3亿元到2020年的5.38亿元,实现了政府专项债“零”的突破;支持运用政府购买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项目引资金,以资金促发展。
六是加强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修订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以“摸清家底、分类施策、长效监管”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提出加强资产管理合理化建议,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
七是深化政府采购及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八是财政监督工作持续推进。分批开展财政资金监督检查,逐步实现财政资金监管全覆盖;逐步推进内控规范建设,2020年基本实现全区一级预算单位内控制度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启动财政投资项目评审,试点开展预算单位会计集中记账工作,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