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门口公路边每天凌晨4:16分左右就来清运垃圾,严重影响小区住户的休息。”这是近日盘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收到的一起因垃圾清运产生的市民投诉。
接到投诉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立即向垃圾清运公司了解情况,随后召集相关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社区和垃圾清运公司,来到投诉提及的垃圾收集点位会商解决:
“凌晨四五点居民还在睡觉,车辆设备产生的声音确实影响他们休息。”
“如果凌晨不收运,为了避免影响社会通勤车辆,7点-9点上班高峰期,垃圾清运车不能上路作业;如果白天清运垃圾,可能在沿途产生异味,而且前一天的大量生活垃圾持续暴露,也不符合城市安全风险防范规定。”
“能不能因地制宜,做到两全其美。”
“出门早的居民看见垃圾还堆着,会投诉没及时收运。”
“要平衡好各方的利益诉求,这些都不是小事。”
“能不能采取‘丢点作业’的方式,先清运不影响居民休息的点位,等大家起床后,再转回来收运。”
“这个点位,我们安排在9点左右,单独来收运。我们将根据垃圾收集点的实际情况,再梳理可能存在噪声污染的点位,尽力协调好各方诉求,维护好各方权益。”
一个点位的垃圾收集收运,看似是“小事”,却牵涉着各方权益,关系的是“民生大事”。在会商现场,把矛盾摆出来、把问题讲清楚,不同城市管理参与者从不同立场和角度,分析矛盾点,细谈解决思路和办法,寻求解决矛盾问题的“最优解”。
面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类似这样的现场会商办公场景已不是第一次。“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建设美丽宜居城市,这是前不久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表示,这需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着手,切实推动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
今年以来,以城市管理融入社区、根植社区、服务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正在城市管理系统持续开展。盘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围绕市政设施运行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和城市管理执法等职能职责,广泛开展“城管法律进社区、城管职责进社区、城管服务进社区、城管执法进社区”等内容广泛、内涵丰富的活动,小到垃圾桶摆放点位选择,大到城市街区的秩序维护,不论是垃圾分类宣传还是违法建设管控,城市管理的各个领域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都在转变。
“进社区,不是把权力或责任压到社区,而是以社区为基石和前沿,社区有什么需求、社区居民有什么诉求,我们下沉下去,帮助解决,目的就是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表示,城市管理事关民生,法理和情理都要兼顾,比如在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管理中,如果坚持柔性劝导为主,兼顾法规宣传,就既能保障道路安全通畅,也能努力保留人间“烟火气”。
精细化管理、柔性化劝导、规范化执法、人性化服务正在成为城市管理综合手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表示,下步将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统筹协调作用,健全与多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使“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进得准、进得全、进得深、进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