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时事播报
当前位置: 首页/区情简介/概况信息 > 正文
区情简介
[作者:盘龙区志办发布时间:2017-07-05 16:23来源:昆明盘龙]

【行政区划、人口】 盘龙区位于昆明市主城区东北部,东、南面与官渡区相连,北接嵩明和富民两县,西临五华区,西南与西山区接壤,辖拓东、鼓楼、东华、联盟、金辰、青云、龙泉、茨坝、松华、双龙、滇源和阿子营12个街道办事处,共68个社区、32个村委会。辖区面积886.93平方千米,主城建成区面积59.96平方千米。

截至2016年12月31日,盘龙区常住人口83.39万人,总户籍人口547690人,其中,男性274524人、女性273166人;18岁以下91451人,18-34岁110562人,35-59岁225177人,60岁以上120500人;城镇人口467379人,乡村人口80311人,全区城镇化率达97.6%;汉族487795人,少数民族59895人,少数民族中人口上万的有彝族、白族、回族,人数分别为16644人、10879人、14774人。 2016年,全区人口出生率5.43‰、死亡率2.7‰,人口自然增长率2.73‰。

【经济综述】年内,盘龙区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稳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部署,及时出台《盘龙区稳增长促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盘龙区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和精准服务,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启动“商贸服务业再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关于加快楼宇(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推进中央商务区、北部山水新区等重点片区开发,恒隆广场、春之眼、蓝光悦彩城、三峡集团云南区域总部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按照世博新区重点产业布局,扎实推进碧桂园·凤凰湾、玺樾花园、领东山语、虹桥汽车财富中心、车行天下二期等项目建设。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00.99亿元,同比增长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0.04%。都市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游客1035.45 万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收入达146.43亿元,同比增长29.6%。全年新培育亿元楼宇1幢,引入区域型总部企业10户。年内,全区楼宇总面积累计达299万平方米,累计投入使用楼宇82幢,其中纯商务楼宇67幢。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0.99亿元,增长8%。

年内,实际利用市外资金75.22亿元,实际到位外资6480.71万美元。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2.52亿元,同比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03亿元,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5.07亿元,同比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3.77亿元,同比增长11.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7528元、16386元,同比增长8.1%和9.6%。

稳步推进都市工业和农业生产工作,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农业种植和林下经济稳步发展,全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5.2万亩,粮食总产量4.05万吨,种植苗木2193亩,烤烟种植2.53万亩,烤烟收购6.42万担,种植马铃薯等经济作物1.87万亩。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8.39亿元,同比增长1.8%;农业增加值完成4.11亿元,同比增长1.2%。

【城乡建设】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5.5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16.6%。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方便市民出行。盘龙209号路等14条道路和松华路、太乙路跨江桥建成通车,机场高速、绕城高速与寺瓦路实现快速连接,跃龙桥与盘龙210号路引道等3个节点改造完成。着力推进水电气和排污、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10千伏金瓦电力通道。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公厕44座、提升改造60座。规范设置北京路及周边非机动车存放点27个,拆除临违建筑228宗、共22.18万平方米。扎实推进拓东、鼓楼片区综合整治,市容环境明显优化。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持续开展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完成银杏公园、盘龙江三公里景观示范带及白邑寺公园绿化建设,新增城市绿地30.24公顷,种植乔木1.77万株。全面完成123条道路冻害植物灾后恢复。积极开展“省市联动·绿化昆明·共建春城”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91.7万株,基本完成九龙湾、长虫山“五采区”植被修复工作。围绕“城乡清洁工程”,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扎实开展,完成鼠街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强化对生态湿地、污水处理设施、集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建成2个省级美丽宜居乡村、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建成侯家营等5个片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站。省级生态文明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推进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大水井等8个地质灾害点223户实现搬迁,果东、三转弯两个省级扶贫重点村脱贫出列,185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建成2个省级美丽宜居乡村、9个新农村示范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5条“村村通”道路硬化建设和阿果公路、大哨线等3条公路改造;实施大石坝水库工作闸改造、樟木箐水库防渗工程等一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人饮工程,有效改善灌溉面积4500亩,解决农村2857人饮水问题。

【社会事业】年内,盘龙区(含托管两镇)有各级各类学校205所,其中,普通中学30所,中职教育学校13所,普通小学63所,幼儿园9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工读学校1所。各级学校的各级专任教师达6691人。全区所有在校、在园学生共114495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4741人,中职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0197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49193人,在园幼儿20196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10人、工读58人。率先引入第三方校园安全评估管理机制。盘龙区以全省最高分通过国家义教均衡综合评估复核,设立教育终身成就奖并首次进行表彰。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招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5375人。

全年科学技术支出9650万元,与2015年同比增加2045万元。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8%,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双创”工作扎实推进,云南省知识产权强区试点考核、昆明市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通过验收,2个众创空间获国家级认定。盘龙区培育建设科技众创空间13个,累计获国家、省、市级认定18家次,其中,获国家级2个、省级4个,31名创新创业导师被选聘为市级创新创业梦想导师,累计培育服务创新创业团队120余个。建成一支总人数突破100名的优秀专业人才队伍。

2016年,全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928万元。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金,足额安排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资金,为各街道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运转以及群众文艺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年内,做好第三十六届盘龙江文化艺术节暨建区60周年系列活动,《霸王别姬》获2016年在昆明举办的“第三届西南地区四城市‘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赛区第一名。创作完成《霸王别姬》《红楼梦》《松华坝水源地影像系列画册》《新家里》《贴心人》《大河涨水小河满》等一批作品。建成街道综合文化站12个,总面积3600多平方米,拥有图书5.5万余册。完成100个社区文化室中的84个资金配套建设(标准是每家3万元),84%的社区拥有达标文化活动阵地。年内,全区有各类体育场地713个,其中,篮球场137个、排球场12个、田径场28个、体操房8个、羽毛球场36个、乒乓球场73个、游泳池13个、足球场25个、健身小广场83个、晨晚练点142个、健身路径81条、农民健身工程点75个。年内,全区有全民健身站点数99个,社会体育指导员665名。每年接受体质测试人数300人。定期举办区级以上全民健身运动会5次。2016年,参加在德宏州芒市举行的云南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共夺得金牌25枚、银牌10枚、铜牌13枚,获得本届青运会金牌总数第二名,代表团还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6年,云南野生动物园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世博园申报国家5A级景区已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推进野鸭湖旅游小镇建设。按照国家级健身步道标准,将野鸭湖健身步道打造成西南片区第一条具备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的户外休闲健身步道。打造联盟路“百年滇越法式风情”街,以“百年滇越法式风情”为联盟路街区主题,集纳米轨火车、风情牌坊、铁路博物馆等特色元素,在对街区建筑外立面进行统一整治、街区主题文化旅游风貌进行包装后,形成文化特点突出,旅游功能较为完备的文化旅游特色街区。

年内,全面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完成17个社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新建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松华坝水源区“健康大篷车”巡回诊疗“一站式服务”形成常态,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通过复审。

【社会保障·人民生活】继续扩大就业和创业,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02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乡社会保险参保率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在全市率先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管理业务“一窗式”服务,实现全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21.1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3.6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0.85万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0.1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6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5.036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6%以上,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年全区共提供有效就业岗位37645个,完成目标任务25000个的151%;新增城镇就业30200人,完成目标任务24000人的126%。其中,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944人,完成目标任务6600人的120%;帮助7415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完成目标任务6400人的116%。开发公益性岗位646个,完成目标任务570个的1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5%以内。争取上级资金,共投入就业专项资金2355万元做好创业创新工作,主要用于职业培训、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等。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做好粮食保障安全工作。“米袋子”和“菜篮子”安全建设进一步加强,确保稳价保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通过验收,盘龙区被民政部确定为“2016年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单位”。2016社会保障支出65067万元,与上年同比增加15523万元。其中,投入4993万元,完善城乡居民(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惠及10.8万人;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筹集财政资金10924万元,将全区19816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年内,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家,区老年人活动中心荣获“云南省敬老文明号”先进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