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就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保护与管理工作开展专项视察,旨在进一步强化水源地保护监督,推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红昆,副主任张德、张有为、袁庆华、樊琪,部分区人大农业农村委委员及区人大代表参加视察。
视察组一行先后前往滇源街道庄科桥,视察长江经济带“十年禁渔”工作情况;赴滇源街道中所村中所污水处理站,视察农村污水收集处置情况;赴滇源街道团结村,视察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昆明市市级饮用水源地松华坝水库一、二级保护区水环境保护整治工程建设情况。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现场交流等方式,视察组详细了解了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保护与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滇源街道团结村,代表们详细了解了水源保护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等水环境保护整治工程进展情况,对治理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实地视察结束后,视察组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区政府关于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保护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与会代表结合实地视察情况,围绕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保护与管理工作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代表们认为,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水源保护区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水源保护区保护与管理各项工作。
就进一步做好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保护与管理工作,视察组建议: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筑牢生态保护思想根基。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水源保护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讲政治的高度,把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确保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二是做好规划引领,科学谋划长远发展蓝图。要积极谋划“十五五”规划,结合水源保护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保护与发展目标、任务及路径,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要系统梳理水源保护区过往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总结成功实践案例,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成果;要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立足水源保护区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发展模式;要充分发挥辖区科研院所的力量,加强产学研合作,为水源保护区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是强化监督管理,织密生态安全防护网络。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将其作为不可逾越的“高压线”;要加强日常监管力度,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并制止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针对水源保护区内存在的问题,联合多部门开展集中整治,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执法威慑力,确保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对水源保护区保护与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夯实保护工作发展基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精准投入,重点完善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转运、生态修复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要精心谋划一批生态保护、产业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等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与资金支持,同时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渠道,为保护工作提供资金保障;要注重引导群众参与保护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激励等方式,提高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激发群众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区政府副区长袁玉松陪同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