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全面推动麦地塘社区“三村”片区庭院经济特色化与双龙饮食文化品牌升级,2025年7月16日,盘龙区政协、双龙街道政协委员工作室围绕“聚焦推进‘三村’片区农家乐示范户建设,共商打造双龙特色庭院经济品牌”开展协商议事会商前调研活动。区政协相关领导、区属职能局、部分政协委员、街道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和农家乐经营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
麦地塘社区“三村”片区依托近城区位及生态文化优势,自1992年起发展农家乐产业,成功塑造“双龙花椒鸡”地方餐饮品牌,并引入蒙古烤羊、手工锅贴粑粑等特色美食,乡村旅游初具规模。然而,近年来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同质化竞争导致品牌辨识度低,缺乏结合非遗、农耕等本地文化的深度体验项目;经济设施普遍老旧,受限于政策审批流程复杂、环保消防等要求,环境改造升级困难重重;营销方式传统单一,过度依赖熟人介绍,未能有效运用新媒体触达亲子家庭、年轻群体等目标市场,客流量下滑、经营收入萎缩问题突出。
与会人员通过观看视频、走访调研、座谈等方式,了解双龙街道麦地塘社区“三村”片区庭院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推进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大家一致认为:
一是品牌定位模糊,同质化严重。缺乏清晰的品牌定位,多数农家乐以 “农家菜” “花椒鸡”为主要模式,配套“棋牌娱乐、钓鱼、摘果子” 老三样为主,缺乏结合本地文化、自然资源设计的差异化体验,比如非遗手作体验、农耕文化讲解、乡村主题剧本杀等。在主题设计(如民俗文化、亲子体验、康养休闲等)、服务特色上差异不大。硬件上多是简单的 “农家装修”,缺乏主题感(如怀旧乡村风、亲子童话风、本地民俗风);软件上没有故事线串联,游客只能 “打卡式” 游玩,难以产生情感共鸣。
二是吸引力不足,缺乏持续吸引力的 “钩子”。不清楚自己的核心客群是谁(是亲子家庭、年轻情侣,还是中老年康养群体),导致宣传和体验设计 “四面出击” 却都不精准。比如想吸引亲子家庭,却没有儿童游乐区、农事小课堂;想吸引年轻人,却缺乏拍照打卡点、夜间休闲项目。即使有潜在客群,也因信息传递不到位(如没在亲子平台、年轻人聚集的社交账号做推广),导致目标人群 “看不到、不知道”。没有设计让游客重复消费的理由,比如会员体系、VIP客户(积分换体验)、季节性主题活动(春季赏花宴、秋季丰收节)、专属定制服务(家庭聚会包场、公司团建策划)等,游客去过一次后就没有再去的动力。未能联动周边资源形成 “组合拳”,比如和附近景区、采摘园、民宿形成 “一日游 / 两日游” 套餐,让游客能 “一站式” 体验更多内容,单靠自身吸引力难以留住人。
三是传播渠道窄且手段单一,知名度较低。过度依赖熟人推荐、线下口碑等传统方式,传播范围局限在本地或小圈层,难以触达更远距离的潜在客群,对新媒体(短视频、直播、社交平台)的运用不足,传播范围较窄。品牌形象设计简陋,缺乏统一的 Logo、宣传语、视觉包装(如民宿风格、菜品摆盘),难以通过视觉符号强化品牌认知。
下一步,双龙街道政协委员工作室将认真梳理此次院坝协商意见建议,充分发挥示范户引领作用,通过农家乐示范户提升,带动周边经营者逐步扭转行业中可能存在的乱象,促进行业从分散、粗放的经营模式向标准化、品质化转型,助力“三村”农家乐产业从单一餐饮向特色化、品牌化、体验化的庭院经济成功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