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难关,找准思路――盘龙区发展和改革局举行盘龙区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及发展研究课题专家咨询会
盘龙区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及发展研究是我区“十二五”前期研究课题中难度最大的一个,为了使课题的研究能达到预期目标,我局加大了督导力度,于十二月廿一日下午召开了该课题的专家咨询会。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易建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王学海、前任院长陈兴华,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郑一新,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何民,市政府研究室研究员刘瑞华,市社科院研究员李志杰,区政府副区长林虹,区政协副主席喻星源等专家和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
此项课题由武汉市建筑设计院与重庆社会科学院联合组成课题组共同承担。课题组工作人员从总则、综合交通规划布局与发展研究、绿地及生态布局与发展研究、教育设施规划与发展研究、卫生事业规划布局及发展研究、环卫基础设施布局及发展研究、电力设施规划布局及发展研究等七个方面在会上进行了简介。
与会专家和领导普遍认为课题报告质量不高、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一是文章结构较为松散,思路不清。没有对研究的总目标进行定位、定量,每个章节因无总则的引领而大量引用毫无特色和实际意义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各自为政”的规划设计显得既无重点又无亮点。二是资料收集不全,研究较浅。既没有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也没有采取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方法找出盘龙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三是缺乏战略前瞻性。没有与昆明市的总规划和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相结合,所以也没有提出可供借鉴和操作性的规划设计。四是专业水准欠缺。报告中一些分类和计算都不符合客观逻辑性,规划布局图制作粗糙。另外专家们也认为课题涉及领域过宽、跨度较大、数据调取困难、专业综合性较强也是造成课题质量不高的客观原因,并提出下一步工作中从以下方向进行完善:在对盘龙区城市基础进行总体布局的总则前提下,突出重点、缩小圈子、加深研究。分重点论述相关重大民生保障的基础设施,删除由昆明市总体设计实施的电力设施规划布局,并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区情特色和可行性的发展措施以供政府借鉴。整个课题的完成应把握好九个特色:协调性、层次性、地域性、衔接性、引导性、综合性、营销性、战略性、可续性。
会后我局与课题组就课题的修改方向进行了交流,提出了重大修改的工作要求,并表示将派专人协助课题组调取相关数据资料,以期尽快提交一份相对成熟的报告为我区“十二五”规划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