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金融办关于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66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盘龙区委员会:
十分感谢您对松华坝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及PPP模式应用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您在区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第66号提案--《关于引进PPP模式拓宽和完善松华坝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我办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伙伴式合作关系。
PPP模式比较适用于公益性较强的如:城市供热及道路、铁路、机场、医院、学校等各类市政公用事业项目。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这种模式需要合理选择合作项目和考虑政府参与的形式、程序、渠道、范围与程度,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且严谨论证的过程。
目前,我区已入省财政厅PPP项目库项目有两个,一是盘龙区环卫一体化服务项目,该项目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二是北京路北端连接西北绕城高速立交工程项目,该项目也已在稳步进行中,可见PPP模式在城市基础服务及建设领域大有可为。
针对委员的提案提出的生态补偿内容范围狭窄、形式单一、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我们将根据委员提出的建议积极研究,将补偿范围由单纯的维持居民基本生产生活必须拓展到主动提供水源区及上游地区发展机会,将补偿方式由单一的依靠市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为主的资金补偿结合我区规划扩充为更多的政策补偿、项目补偿等。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昆明市松华坝水库保护条例》等相关文件规定,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范围按照水域功能和防护要求,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目前已对水库实施一级保护区核心区内的人口迁移,二级、三级保护区种植、养殖业受限的情况下,根据您的建议,结合盘龙资源优势,在北部片区实施“一馆一镇一走廊两片区”重大专项建设。该工程以生物医药大健康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生物科技为核心,采取生物科技产业与片区城市建设同步推进,生物科普产业与高原特色农业、文化创意、生态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旨在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大健康产业发展部署,充分发挥、整合全市各片区资源优势,立足昆明、带动全省、辐射“两亚”、面向国际,把北部片区建设成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核心区。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与发改、规划、经投及项目实施单位等相关部门配合,在项目的筛选、包装,平台的打造等多个方面落实您的建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18号)文件 “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和我区财力状况,针对不同片区现阶段发展及规划定位分阶段、分层次引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生物医药研发试验及康体颐养、高原特色农业试验示范及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等多领域采取单个项目、组合项目、连片开发等多种形式,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其次,依托生物产业研发高地的技术研发及试验示范,盘活松花坝水源区非核心保护区的土地资源,与科研联姻,为高原特色农业及生物产业提供“中试”阶段的试验栽种区及产品研发区域,探索模块化的科研合作及成果输出模式,创新水源保护区的转型发展新路径。同时,大力保护和提升松花坝水源涵养,打造生物多样性的库区景观,发展以溪泉、径道、自然地貌、生态植被为特色的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充分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以改变仅靠财政投入的局面。
再次,积极探索产业基金的撬动作用,以产业加速器为导向,通过创意引领、园区化招商等举措,以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高位统筹、激活资源、科学发展,构建集“研发、转化、孵化、科普”为一体的生物产业服务高地,将片区打造成“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产业融合”三轮驱动的国家级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也为昆明市其他水源保护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借鉴。
最后,感谢您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盘龙区金融办
2017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