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盘龙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关于对政协盘龙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第17号提案的答复
李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盘龙区稳妥实施国家全面二孩政策,完善衔接配套措施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卫生和计生工作的关心。收到提案后,我局十分重视,针对该项提案中所提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仔细的阅读,详尽地调查和了解,经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 整合区内医疗保健资源
2016年盘龙区辖区内有助产医疗机构16家,其中产科病床458张,医护人员438人,儿科病床210张,医护人员217人。2016年上半年(妇幼3+1模式)辖区助产医疗机构内分娩产妇4002例(其中2016年1-3月分娩2196例),户籍内分娩产妇2002例(其中2016年1-3月分娩1083例),预计下半年分娩数会因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及规避农历羊年分娩而上升。我区人民医院即将与省内三级专科医院合作,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全面提升产科质量,预计设置产科床位90张床位。
二、 强化高危孕产妇管理,建立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确保转诊抢救绿色通道畅通
(一)强化对助产机构的监督管理
1. 区卫生执法监督局加大母婴保健执法工作力度,加强对辖区助产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进行机构资质和助产人员资质的审核,对于机构或人员资质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停止其开展助产服务。对于资质齐全但产科质量不高、剖宫产率较高、不能提供安全助产服务,存在安全隐患的助产机构要督促其及时整改达标。
2. 区妇幼保健中心继续加强辖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的培训,确保人员能力水平逐步提高。通过与区卫生执法监督局共同组织开展助产机构产科质量检查评审及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换证工作,对辖区助产医疗机构进行年度产科质量专项考核评估,对年分娩量较少的单位和严重违反规定的助产机构落实“退出机制”;通过专项检查,评定孕产期服务不同类别机构,明确不同机构孕产期服务类别。落实危急重孕产妇转诊抢救网络建设,进一步畅通绿色通道。
(二)及时发现孕情
继续加强、建立和完善村医、计生干部、妇联干部的孕产妇“孕情联动报告”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建册、早管理。
(三)认真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
各医疗保健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要求,系统地开展孕产妇孕期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在建册机构建立围产保健手册和应用昆明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妇幼保健机构定期到医院产科门诊巡查,乡村两级定期数据核对等机制,确保每个孕产妇人人有手册、个个有档案,定期得到服务。
(四)将高危孕产妇管理作为工作重点
加强乡、村两级高危孕产妇筛查、识别的技术培训;加大筛查和识别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孕妇普查,全面逐级开展覆盖全区的高危孕产妇个案管理工作,将筛查出的合并动态因素≥20分的高危孕产妇定时上报昆明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并逐一监护;全区开展产检服务的机构均建立高危孕产妇的首诊报告制度和登记制度,及时将高危孕产妇报告区妇幼保健中心;各卫生院、村卫生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危孕产妇管理台账,做到底数清楚、管理不漏;区妇幼保健中心准确、全面、系统地掌握全区高危孕产妇的情况,主动巡查,加强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加强疤痕子宫妊娠筛查管理,落实高危孕产妇管理责任制。
(五)确保危重孕产妇转诊抢救绿色通道的畅通
认真贯彻落实《昆明市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管理网络建设方案》,建立了区卫计局局长为组长,各机构负责人为组员的盘龙区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国际医院产科主任为组长的盘龙区孕产妇抢救技术专家组。辖区内各助产机构严格按照《盘龙区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盘卫〔2016〕30号)文件要求进行抢救、转诊;同时,严格执行危重孕产妇抢救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或让孕产妇自行转诊。依据对口转诊的原则,充分与昆明市延安医院联动,进一步畅通孕产妇急救和转诊“绿色通道”,要求各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必须预留床位,不允许以无床位或其他任何理由拒收病人。
(六)高度重视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
全区开展助产服务的机构高度重视每一位孕产妇的分娩工作,各机构均建立了危急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要求特别是对高危孕产妇的住院分娩和抢救工作必须举全院之力,由院领导统一协调、安排,确保科室之间密切配合,协同开展,最大限度地避免产时死亡风险。
(七)严格控制首次剖宫产率
强化“自然分娩”观念及知识培训和宣传,利用健康大课堂、孕妇课堂等机会对广大群众宣传“自然分娩”的健康知识;通过专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助产知识及技能培训;将剖宫产率/首次剖宫产率列入助产医疗机构产科资质审验的重要指标,通过产科质量检查,对违规行为要求限期整改,整改无效者给予相应处罚,或落实退出机制。
(八) 加强助产机构自身建设
根据当前孕产妇死亡主要发生在医院的实际,我区通过举办适宜技术培训、对口帮扶指导、选派产儿科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等方式着力加强医院产儿科能力建设,建议适当提高产儿科人员的待遇,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创造坚实基础。
三、 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强化参保缴费和待遇落实监督,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减除妇女生育后顾之忧
(一)强化参保管理力度,从生育保险参保和保险征收上保障职工生育保险待遇得到落实
注重加强社会保险政策宣传,要求企业不得选择性参保,必须同时为职工办理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并监督参保单位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对无故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的企业,区社保局对欠缴单位发出催缴通知书责令其限期缴纳,超过期限仍不缴纳的,区社保局联合劳动监察部门、地税部门采取联动上门催缴。从生育保险参保和保险征收上确保了职工生育保险待遇得到落实。目前,全区共有6009家单位10.1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收回生育保险历史欠费单位416户,清缴历史欠费212448.78元。2015年全年,共为3429名参保职工落实生育保险待遇4112.81万元。
(二)加强劳动监察力度,通过事前规范、过程监督、事后维权保障妇女劳动权益
从加强辖区内集体合同审核和劳动合同、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开展规范工资支付专项治理,建立盘龙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方面提高对妇女用工行为的全过程监督,增强对妇女劳动权益的保障力度。目前,全区劳动合同登记备案率达92%,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80%,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签订率达100%。对用人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侵害女职工权益的用工行为,盘龙区劳动监察队依法进行查处。近三年,全区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785件,追发劳动者工资待遇23127.075万元,涉及劳动者37220人;督促99家用人单位分别为36名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涉及补缴金额43.26万元;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给予行政处罚,处罚金额共计人民币338400元。
四、 着眼未来,提前谋划,合理配置区教育资源,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区教育局及早与区卫计局对接,得到人口变化的数据,分析其变化及发展趋势,既要看每年的新生婴儿数,还要看其长期变化趋势,科学规划、实施学校建设,合理配置学校规模和资源布局,做好教育资源扩充准备,也要防止盲目扩充造成浪费。
根据我区的现状教育设施普遍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总量不足、用地规模偏小、班额超标、就近入学困难、校际差异明显等诸多问题,并充分考虑二孩政策对教育资源的需求,编制了《 昆明市盘龙区教育资源布局布点专项规划(2015-2030)》。至2030年教育资源规划概况如下:1.学前教育:规划幼儿园的控制计划是在盘龙区控规梳理基础上,控规预测115万人的需求规模为2070班。规划结合城市更新改造,明确项目配建幼儿园的地块位置、数量和班级规模,至2030年,规划保留49所幼儿园,共393班;原址改扩建12所幼儿园,由现状76班扩建到132班;新建幼儿园120所,共1806班;2. 小学教育:到2030年规划期末,盘龙区共规划建设小学72所,2339个班。其中,保留现状学校27所,计807班;规划新建小学44所,计1542班;3. 初中教育:到2030年规划期末,盘龙区规划独立初中12所,现状保留4所,共93个班,规划新增7所,共276班;规划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新建4所,现状保留改扩建3所,共165班;规划完中19所,现状保留5所,159班,规划新增14所,384班。盘龙区总共规划初中规模为1077班;4.高中教育:盘龙区中心城区内共需要配置高中学校862班。2015年盘龙区中心城区的公办高中规模总计126班,规划应增加736高中才能满足未来的人口需求增长。规划保留现状学校8所,273班;规划新建完全中学13所,共471班;新建独立高中2所,144班。本次规划高中共33所,共888班,其中,公办高中共22所,840班;民办1所,共48个教学班。
(二)为确保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区将采取如下保障措施:一是将加强部门协调,保障学校用地。在教育设施建设过程中,体现规划、建设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协调,做好教育设施预留用地的规划,“提前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根据人口部门预测增长数据和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制定区域教育资源长远规划,合理配置和调整辖区内教育资源,探索辖区内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公平公正招生方案,保证新增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二是明确职能、政策支持、积极引导。明确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人地位,出台相应的优惠和奖惩政策,对配建学校的地块出让实现价格优惠或者容积率奖励,对优先、优质、同步、按时、按量完成学校建设的开发商给予税收奖励或其他优惠政策。三是教育设施用地纳入城市规划动态监控体系。规划预留的学校用地纳入昆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用地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监控。四是拟定科学标准,适当预留用地。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结合年度土地收储计划和建设用地发展计划,根据生源增长需求,科学预测教育设施的需求量。五是加强监督、完善管理体制。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规划居住区建设审核审批的力度,科学合理论证实际建设规模和人口容量,避免开发商有意规避学校配建责任。六是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和增长机制,有效利用社会资金。七是兼顾效率和公平,民办公办共同繁荣。
(三)我区中小学招生严格按照昆明市招生政策执行,只要符合政策的两孩子女,我们都会按招生政策做好入学;同时,在区公办幼儿园招生指导意见中,我们已取消了对独生子女证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公办幼儿园在招生中做好符合政策的两孩子女的入园工作。
(四)进一步优化教师配置。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有可能出现女教师“产假式”缺编问题,女教师可能因为生二胎而集中请产假,男教师因休陪产假而使某些学校可能会出现“二胎集中潮”,造成教师资中短缺,影响正常的教学质量、教学秩序,造成学生和家长不满意,甚至引发社会问题。教育部门可通过“报备制度”、“师资共享”等方式解决教师集中短缺的问题。
五、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方便群众
按照规定,我区已不再实行二孩审批制。壹孩和贰孩的生育实行登记制,夫妻双方可到一方的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生育登记,领取《生育服务证》。随着全面两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我们将在严格做好政策解读、宣传和贯彻执行,确保推动国家二孩政策在全区稳妥实施。
昆明市盘龙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6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