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教育局关于对政协盘龙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号提案办理的答复
尊敬的丰建胜委员:
您在盘龙区第九届一次政协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提案,我们已经收悉,针对您所提及的问题,盘龙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并认真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盘龙区教育系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情况简介
学校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片沃土,本着传统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区教育局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本区教育实际,积极倡导“博雅文化,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和“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与科学完美融合”的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当地人文资源,在“面塑”、“书法、”“美术”、“音乐剧”等多个学科或学习领域中引入校园“国学”教学内容,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传承研究”,寻找文化之“根”。
(一)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传承实践研究的课题形式来推进学科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1. 弘扬中华传统文明
走进《汉字宫》,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题的“听写晨会”,旨在让师生感悟汉字的深厚魅力,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培养爱国主义价值观。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汉字之美,文字之美,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
构建一套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及低中高三个学段特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丰厚校园人文内涵的汉字校本课程。
(1)低年级:《神奇的汉字》讲解象形字、指示字、形声字和偏旁部首的演化和含义。学习一系列汉字听写,寓汉字故事、谜语、演讲等和汉字文化于一体。
(2)中年级:《汉字的历史》了解中国汉字的历史,知道汉字的起源,清楚汉字演变,并会辨认简单不能赋予汉字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含义。
从听汉字、说汉字、读汉字、写汉字等不同的学习层次构建一套汉字校本评价体系。
2.周开展的“经典文化晨会”
感受汉字的美和蕴含的文化魅力。采取现场抽签、限时听写、当场点评、展示观摩的形式。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将听写推广到教师层面,再推广到家长层面,真正发挥教师及家长的教学引领及示范作用。
3.传承“国学”文化,彰显魅力课堂
“ 国学”课堂与学科作文教学有机整合是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形式,它从提高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出发,从学习内容、学习情景、学习体验入手,拓宽学生写作视野,尝试美术学科教师都参与作文教学。典型案例有:“鲜花”送老师——作文与美术整合、兔子小靓——面塑与作文整合。
(二)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传承实践研究的课题为载体,形成校园文化另一道风景线
1.丰富载体,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区教育局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教育内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整体规划、一校一品、彰显特色”的思路,指导各校结合实际着力打造以管理文化、活动文化、德育文化为重点的特色校园文化,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校园艺术展演、少儿书信大赛、美术书法(摄影、科幻)作品展评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良好育人环境,教导学生学会做人:有包容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至孝之心--敬老爱幼;有诚信之心--言必行、行必果;有荣辱之心--明是非、知廉耻;有礼仪之心--言语文明,举止高骓,引导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各学校设计了学校图标,制作了醒目的校徽,制订了校训、校歌和班级名片等,在校园各处悬挂了名言警句牌、安全警示牌、温馨提示牌,设置了以《三字经》、《弟子规》、《励学故事》等为内容的文化长廊,尽管这些文学作品、文字资料不会说话,但对所有入校之人却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师生们长年累月浸润其中,岂有不受影响之理!
例如:盘龙区双龙中学在学校硬件条件设施较差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学校师生实际情况,在2016年继续开展“品读国学经典,享受幸福人生”为理念的传统文化大阅读教学活动,将《弟子规》和《千字文》列入校本课程开展教学、挖掘阅读中的德育因素,发挥阅读在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基础文明和基础道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规范,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2.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倡导现代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区教育局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让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其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 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师长,孝敬父母,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昆明市实验中学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德育团队组织部分学生到云南师大一二.一运动纪念馆祭奠烈士、并参观了西南联大纪念馆。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学校认真组织学生及家长参与在网上向先烈先贤鞠躬献花、签名寄语的活动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传承爱国精神和开展文明祭扫为主要内容,祭奠先烈、先人、先贤,引导学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家庭观,营造文明、进步、和谐的文化氛围,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推进、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引导学生们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激发爱国情感。
桃源小学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深化“感恩”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在4月6日下午,开展了以“清明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主题班会上,各年级各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目的就是向学生普及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和感恩之心。同时开展“文明祭扫、平安清明”活动,以互学通方式,宣传““绿色低碳祭扫、平安文明清明,保护绿水青山、严防火灾”。并在3月27日的校会上,提醒学生在参加家庭祭扫活动时,要文明祭扫,严防森林火灾。
盘龙区新迎第一小学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同学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大家崇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月27日上午举行“我们的节日——端午”经典诵读活动,此次活动学校特邀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音乐团民乐队的老师们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一首首古韵悠长的曲子,为活动注入浓浓的端午情怀,让学生们感受了中华乐曲文化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年级都精心准备了经典诵读,三年级背诵《三字经》、四年级吟诵《仁义礼智信》、六年级同学铿锵有力的《少年中国说》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老师们深情朗诵《唐诗里的中国》将活动推向高潮。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华夏大地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在端午传统节日里组织全校师生诵读经典,回味历史,亲近国学,是新迎一小献给每一个学生和家长的特殊礼物。(注:此次活动春城晚报、昆明教育电视台全程进行报道)
3.以“儿歌舞剧、经典诵读”为载体的生命化体验活动
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等健康与艺术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技巧和参与、欣赏、鉴赏中自然地进行价值核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公平竞争、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培养崇尚美好、热爱生活、尊重创造和热爱祖国艺术、尊重世界各国艺术品质。
每年的五月,区教育局都要举办学生艺术节分别设有歌舞、合唱专场和诵读专场)。
例如:昆十中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是精品诵读活动,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到张载的“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刘邦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到岳飞的“臣子恨,何时灭?”;从“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热血青年到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奋不顾身的当代英雄们。每一个节目内容各异,精彩纷呈。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对文化经典的继承和发扬,诠释了中国梦的价值和内涵。同学们充满激情,饱含深情的诵读,流露出他们勇敢坚毅的人生信念和铿锵有力的青春诺言。
4.加强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氛围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指示精神,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进家庭,盘龙区教育局积极响应区文明办号召,近期,在全区学校范围内开展“寻找好家风”典型。进行了7场巡讲,听众人数达到2000余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风家训”宣讲活动,倡议广大家长做和谐家庭的楷模、做优质家教的表率、做良好家风的带头人。 通过“最美家庭”、优秀模范人物等先进典型巡讲团进学校,层层传递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独特魅力和风范,大力推动家庭文化和社会文明建设,为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例如:联盟小学为响应“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昆明市家风家训千场巡讲活动,传递家庭美德,彰显个人品德魅力,推进学生的家庭文化及文明建设,:由家长代表在周一升国旗仪式的晨会上向各位师生进行了家风家训的分享,借由此次活动,联盟小学的家长们不仅分享了良好的家风家训,使优秀的家庭文化,家风家训能传扬下去,也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二、教育局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关于您们提出的几点建议,非常中肯,切实可行。我们将虚心接受,认真落实。区教育局将立足区情,着力构件我区中小学积极向上、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与时俱进、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校园文化;积极创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校园,“使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阵地,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和《关于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教基一厅函〔2014〕53号)精神,坚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中小学生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在全区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活动分为3个系列,分别是“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
(二)充分发挥课堂传统文化教育主导作用
以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为基础,侧重有关国学知识的宣传及文化传统传承保护等教育。明确不同学段文化传统传承保护等教育的目标、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级、分层次抓好传统文化传统教育。采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在《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等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国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教育。把课堂作为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的主阵地。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分类指导、按需施教的原则,构建各学段有效衔接的国学教育体系。
(三)结合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
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六.一儿童节、文化遗产日、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为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通过中华经典诵读、优秀歌曲演唱、传统民俗表演等方式,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引导师生认知传统、增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培育民族精神,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四)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以此指导各项活动,并为活动所需经费大开绿灯(着重扶持薄弱学校);各部门各司其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工作开展有计划、有落实、有反思、有整改,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教育综合评价体系之中,作为学校等级晋升的重要评估指标,每年结合学校教育目标工作考核进行检查,以此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五)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打造一批文化精品
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读书、人文体验、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文化活动,办好每年的“学生艺术节”、“教师艺术节”以师生文艺汇演、师生文化作品展等形式,使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并努力创办好了学校校报,力争通过歌曲、舞蹈、绘画、书法、摄影、文学创作等五彩缤纷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出一批文化精品,使学校文化通过有形的活动逐步深入人心,以此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
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各学校要做到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计划、德育教育研发、日常行为教育、文明校园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等相结合;从学校实际出发,完善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建设;利用板报墙报、橱窗、广播站、校园网等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节日,举办读书、书法、绘画、歌咏、板报、校园剧、辩论、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道德体验活动,开展地方文化校本课程的学习、践行活动,开展以孝顺、友善、节俭、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等,增加传统文化学习的新颖性、丰富性、趣味性和生活化,让师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增强文明礼仪、诚信美德,进一步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衷心感谢您对盘龙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关注,并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相信有你们的支持,以及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工作,盘龙教育一定会迈向辉煌。
昆明市盘龙区教育局
2017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