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昆明市盘龙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70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昆明市盘龙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70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杨春琼代表:
您提出的“城中村改造后再就业问题探讨及建议”的提案已转由区就业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现行的相关政策
(一)根据云人社发〔2016〕170号文件规定,在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的劳动者可以办理全国通用的《就业创业证》,用于进行失业登记或者就业登记。
(二)凡有就业愿望的老百姓,在登记失业后可就近就地到社区服务站、街道办事处社会保障事务所或区劳动就业服务局“一站式”服务大厅享受免费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信息服务等“一条龙”公共就业服务。
(三)以灵活就业方式就业且属于就业困难人员的,可以到户口所在地的社区进行就业困难人员申请,经审批确属就业困难人员的,可以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申报社会保险补贴或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
(四)根据云人社〔2015〕94号文件、云人社〔2009〕76号规定,对我省失业人员创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免息贷款扶持。
(五)根据云财社〔2016〕193号文件规定,贫困家庭劳动力、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下简称五类享受补贴人员)对技能培训工种的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工种和专业,确保“五类人员”每人每年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为切实解决城中村拆迁改造后村民的就业问题,盘龙区就业局以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为引领,立足城中村村民的就业实际,从健全服务机制、注重技能培训、实施创业计划等措施入手,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推动村民实现稳定再就业、促进自主创业。
(一)健全完善就业服务机制。一是建立劳动力信息登记制度,定期将收集岗位信息反馈给相关街道办事处。适时组织街道召开工作推进会、座谈会,准确了解城中村失地农民的资源状况、就业需求,通过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为有就业愿望的城中村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二是定期对辖区内企业开展用工调查,掌握辖区内企业岗位需求情况,利用好“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线上招聘”和“线下招聘”无缝衔接优势,利用微信公众号、气象显示屏、就业网等多渠道即时发布岗位信息,塔建“信息桥”为有就业愿望的城中村失地农民寻找对口岗位。三是在街道举办专场招聘会,精心筛选就业岗位,结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送岗上门。2016年全年,我区共提供有效就业岗位37645个,组织涉及城镇失业人员、失地人员、农村劳动力、大学生等各类群体的专场招聘会17场。
(二)注重提升就业技能培训。为有效促进失地人员转移就业,区就业局进一步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城中村失地农民就业的有力抓手,坚持以市场用工需求为导向,通过与市场需求相对比,筛选就业前景好、就业收入高的技能培训工种推荐给农民;加大对中高端培训的支持力度,有效提高培训后就业率,真正实现就业帮扶目标,让更多的农民能够通过更高层次培训实现就业。近两年来,已联合办事处、社区经过动员宣传,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对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社区和茨坝街道办事处德惠小区内居民开展了全面的技能培训需求筛查。共组织宝云社区50名维修电工和德惠小区29名育婴师培训,并根据其就业需求及空闲时间调整培训时间和方式,受到了学员们的热烈欢迎。
(三)强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考虑城中村改造后大部分村民手中都有补偿款,盘龙区就业局紧紧围绕“以创业促就业”的主题鼓励广大城中村村民创业,为更好地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始终把扶持创业作为促进就业的动力和引擎,通过政策扶持、平台引导等手段,着力破解村民创业普遍遇到的融资难、场地缺、能力弱等问题。一是不断创新政策宣传方式,以政策宣讲会进街道、进社区的形式,加强政策宣传的有效性、针对性。让有创业意愿的失地农民知晓创业行动、创业贷款等帮扶政策,让创业者受益。二是将小额担保贷款、贷免扶补等政策向失地农民倾斜,积极落实创业培训补贴、税费减免、创业场地租赁补贴,降低了创业者创业门槛。2016年,共接受创业担保贷款申请421人,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1人2865万元;接受“贷免扶补”贷款申请227人,审批发放“贷免扶补”贷款115人819万元;接受“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申请83户,完成了55户目标任务的预审、收件、现场勘查及初审等工作。
(四)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以“宣传到位、登记到位、家访到位、帮扶到位”和“政策到位、服务到家、帮扶到人、岗位到手”为目的的“就业援助”活动。大力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通过建立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依托辖区企业,开拓社区就业岗位,提供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帮助困难失地人员实现充分就业。同时,构建了就业援助申报网络,健全和完善就业援助的制度体系、工作流程和长效机制,及时接受就业困难家庭的就业援助申请,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对特别困难的援助对象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对符合办理“零就业家庭”人员进行入户、申报、回访、发放联系卡,建立“一对一”服务,实现“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认定一户、帮扶一户”。春节期间,我局走访慰问56户就业困难家庭,并筛选300余个岗位连同就业优惠政策一起带给他们。截至5月,为我区272名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了困难认证,帮助4户 “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为237名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公益性岗位。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查了解和近几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来看,有的城中村人员缺乏培训愿望,不愿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有的即使参加培训也很难坚持到底,培训合格取证率低。从推荐就业情况来看,有的城中村人员在获得拆迁改造补偿后根本就不想就业,确实需要就业的又只希望在家门口就业,不愿意到相对较远的地方就业,造成推荐就业难;有的城中村人员就业观念陈旧,职业技能偏弱,就业预期偏高,很难与用工单位达成求职意向,出现培训后推荐就业难的问题。据调查了解,45岁以下的劳动人口中,60%的男性要求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且不愿从事苦、脏、累的工种,这与“能吃苦、报酬低”的外来务工人员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里,我们对杨春琼代表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希望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建议和意见,共同为我区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体系,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强化村民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城中村拆迁改造后遗留的就业矛盾和问题。
昆明市盘龙区劳动就业服务局
2017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