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 www.kmpl.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19151-201802-220999 主题分类: 区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 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8-02-15 13:34
名 称: 盘龙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 将做好十大工作(上)
文号: 关键字:

盘龙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 将做好十大工作(上)

发布时间:2018-02-15 13:34
字号:[ ]

盘龙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 将做好十大工作



2月8日下午,昆明市盘龙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式在春城剧院举行。会议总结了2017年盘龙区工作成绩,谋划部署了2018年各项工作计划。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展望今年形势,盘龙的发展仍处于乘势而上、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以上目标,

盘龙将重点抓好10个方面的工作

(上篇)



(一)聚焦片区开发,着力在拓展发展空间上求突破

加快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建设,必须不断深化区“十三五”规划空间布局和“1281”重点产业规划布局,更加主动融入中央、省市发展战略,倾力推进重点功能区打造,使发展有更大的空间、更强的承载。



高水平推动中央商务区靓丽转身。以高端化、国际化、智慧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中央商务区集聚力、辐射力、影响力。突出重点项目带动,启动南天·智云项目,加快建设恒隆广场写字楼、春之眼、香格里拉大酒店,年内确保恒隆广场商业部分建成开业,努力打造500强企业总部聚集大楼。以重点招商项目为基础,启动东风广场片区“三旧”改造连片开发。推进置地广场、栗树头二期、昆纺二期等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实现新的突破。确保年内该片区投资达60亿元以上。



高品质推进北部山水新区功能完善。加快完善片区基础设施,推进地下配套管网工程、自来水泵站、变电站等项目建设,实施政法路、农科南路等道路建设,确保年内北京路连接西北绕城高速立交竣工通车。启动赛诺制药厂片区、雨树村二期城中村改造等项目,科学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三峡集团区域总部、华能集团区域总部、红星美凯龙等项目建设。启动龙头村三期、大波村老村等项目征拆,完成浮岛智核23号地块、滇投羊肠片区等5宗土地交易,实现司家营、麦地村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回迁安置房交付。确保年内该片区投资90亿元以上。


高标准推动东白沙河片区突破崛起。以生态康养、高端休闲、汽车现代服务三大板块为抓手,打造集旅游度假、高端商务、时尚生活、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大昆明国际山水休闲城”。加快龙池村、市城投公司储备用地土地供应,启动虹桥村、青龙村等城中村改造,推进虹桥汽车财富中心、车行天下二期等项目建设。实施寺瓦路综合管廊及综合整治提升、机场高速两侧辅道建设,同步开展东白沙河水库清淤、水质提升整治及环库截污,确保上半年完成劣Ⅴ类水体整治消除工作,助力片区开发。力争该片区未来三年投资350亿元以上,确保年内投资80亿元以上。  


高起点推动茨坝片区加速转型。按照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要求,以前瞻性的眼光和理念,高标准开展茨坝生物科技小镇空间布局规划、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年内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和报批。以小镇核心区为突破,启动云南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积极承接“科技入滇”生物医药大健康板块优质企业和项目。年内完成重工厂东区2.5万平方米闲置厂房修缮改造,打造生物科技创新中心。积极争取国家植物博物馆项目,推进国家基因库昆明健康大数据中心、动物基因编辑与转化医学中心等项目建设,主导推进建设“大昆明植物园”。开展龙泉路延长线二期、盘龙12号路等4条道路建设,启动茨坝正街、盘龙316号路等4条道路前期工作。确保年内该片区投资25亿元以上。



(二)聚焦产业升级,着力在提升发展质量上求突破


大力发展服务经济是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历史传统和顺应当前产业发展趋势作出的战略选择。要以新的眼光和理念,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突出盘龙优势,做出盘龙特色,推动服务经济向中高端迈进,引领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楼宇总部经济质量内涵。以实施“楼宇总部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构建以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现代商贸为主导,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电子商务、都市旅游为特色的“1+3+N”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楼宇错位发展、差异发展、特色发展,以同德昆明广场、欣都龙城等楼宇为试点,通过政府引导、专业招商、特色集聚的方式,充分利用各楼宇独特优势,打造特色鲜明、行业聚集度高、产出效益好的专业特色楼宇。加强楼宇二次招商,通过“量身定制”“个性服务”等招商方式,着力引进符合我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方向的大公司、大企业及区域性总部。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楼宇跟踪服务,实现“1+1+6”楼宇服务中心全覆盖,助推“准亿元楼”“准千万元楼”晋级,扩大“亿元楼”“千万元楼”后续储备。引入总部企业4户,培育千万元楼宇2幢、亿元楼宇1幢。




不断完善商贸服务业体系。围绕满足居民群众各类型多层次消费需求,加快构建以中央商务区、城市商圈、特色街区、社区商业为依托的点线面全覆盖,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商贸服务业体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巩固提升白塔、联盟、北辰、同德等城市商圈,强化七彩俊园、瑞鼎城等城市综合体的餐饮、娱乐、休闲、购物聚集功能,加快打造奥斯迪法式风情旅游小镇、雄达茶城等精品购物和餐饮美食街区。扩大美食节、购物节、二手车博览会等活动影响力。培育“互联网+商业服务”智慧社区。引导汽车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发展以整车销售、新能源汽车、高端二手车市场、汽车后市场、汽车衍生产业等为重点的“1+5”汽车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汽车消费产业链,打造汽车主题综合产业中心,巩固盘龙汽车服务业传统优势。抓好服务业统计试点工作,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加快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快博奥三合医学检验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年内新增2至3个医养结合试点,实现养老与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全覆盖。依托“五采区”修复成果,探索打造生态健康运动长廊。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龙泉古镇、昆明故事、汽摩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在A级景区积极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工作,持续强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提升世博园、花之城、云南野生动物园等景区景点品质,确保接待游客人数增长20%、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510”工程,抓好云南出版集团产业基地、871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在服务好现有工业存量的同时,探索发展符合区情、面向未来的新型“无烟”工业。整合利用茨坝、小坝片区原有工业资源和科研院校研发资源,积极发展服务工业生产制造的科技服务、工业运营管理及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探索商业模式变革,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运用。



(三)聚焦项目建设,着力在增强发展支撑上求突破

把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增强产业竞争力落实到项目的谋划、引进和落地建设上,以项目带动投资,以投资促进发展,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更加强化精准招商。创新招商方式,注重定制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强化领导招商,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发挥重点产业招商工作组作用。着力引入符合我区产业规划,有利于壮大支柱产业,能带动区域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大法国迪卡侬、远洋太古里、霖雨公园百盛百货等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促项目快签约、快落地。倾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坚持尊商、亲商、安商、富商,把良好的投资环境转化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竞争力。全年引进市外到位资金8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


坚持突出项目带动。以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产业转型为重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为稳投资、增后劲奠定基础。安排项目前期费7500万元滚动使用,计划实施区级重点建设项目272项,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69.1亿元。启动哨九公路等64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北京路、盘龙江景观亮化提升改造等36个政府投资项目续建工作,全力实施第三轮园博园文体中心等91个政府投资新建项目,抓好白沙河商业中心等81个社会投资项目建设。


着力破解项目落地难问题。进一步提高服务审批效率,开辟重大项目“绿色通道”,优化项目用地审批流程、征地工作机制,主动帮助解决项目建设用地、拆迁等问题,多措并举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依法加快土地出让,加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完成环球阀门厂、羊肠大村一期等9个项目土地交储供应。新开工项目力争在三季度内全部开工。多渠道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保障,加强银政、政企合作,通过继续实施PPP模式、向上争取资金等方式,保障项目推进。



(四)聚焦改革创新,着力在释放发展活力上求突破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正视盘龙发展绕不开、躲不过的问题,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用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工作“一网四中心”建设,完善“一窗式”综合办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改革,逐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健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深化项目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信用承诺和行业领域红黑名单制度。继续落实教育领域改革“六项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工作。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实施水源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持和配合做好监察委、法检、公安、审计、环保等领域改革。


持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统筹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各类“双创”平台扶持力度,努力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创新创业载体。不断壮大创新主体,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新增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平台3个以上,新培育现代服务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个以上,新培育众创空间、孵化器2个以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贯彻落实非公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全年专利申请量1850件以上、专利授权量800件以上。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搭建高技能人才工作站,打造名匠工作室,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引进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100人。抓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和全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各项任务,争创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



(五)聚焦品质提升,着力在彰显城市魅力上求突破

把规划引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新型城镇化要求,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使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内涵更加丰富,不断提高城乡环境水平和城市现代化水平。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强化规划对城乡建设的指导作用,完成全区新一轮昆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植物园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梳理,推进双龙分区控规报批,实施东白沙河片区控规调整及拓东片区空间拓展工作。按照《昆明市城市设计导则》抓好北京路沿线城市设计工作。启动建设新兴路、新迎路等12条道路,总里程17.82公里。结合片区开发和城中村改造,推进盘龙277号路、274号路等17条支次道路建设,总里程15.62公里,增加路网密度和连通性。配合做好地铁4、5号线建设。建成龙头街地铁站等5座人行天桥。新增停车泊位3000个。实施北站隧道、金星立交桥淹水治理工程和东干渠、金汁河等城市防洪工程。




加快城市“三旧”改造。坚持优先发展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为城市更新改造和片区开发建设创造条件。探索“三旧”改造连片开发新模式,启动北京路沿线重点片区建设改造,引入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社会声誉良好的企业进行整体开发改造。加快土地一级开发整理,做好长地埂等6个项目修详规方案编制,启动云山村等14个项目征迁工作,稳步推进清水河二期等6个项目征迁,完成波罗村二期等7个项目征迁。持续推进刘家营等6个复工项目后续遗留问题处置。启动建设东庄前村等7个项目安置房,加快推进周家营石闸村二期等3个项目安置房建设,做好昆纺片区一期等14个项目1.32万套回迁安置房交付工作。继续实施“城市双修”,完成王旗营小区等3个老旧小区项目“微改造”。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进一步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管理各类考核力度,以精细化考核倒逼精细化管理,确保“六个不滑坡”“六个持续提升”。发挥城管委统筹职能,加快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执法队伍及执法装备的正规化建设水平,推进“五员进网”。深化和拓展城市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实现建成区环卫一体化工作全覆盖,提升清扫保洁质量及机械化作业水平。继续开展“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加大“两违”建设查处拆除力度,强力推进东白沙河片区、双龙片区等重点区域拆临拆违,完成“两违”建筑治理136.36万平方米以上。强化对“共享自行车”“共享汽车”的有序管理。启动“个十百千万”鲜花靓盘龙行动,推进实施“五个十”绿化提升综合整治二期项目,抓好景润路西侧绿化景观提升。新增城市绿地15公顷、种植乔木1万株以上。推进绿化管养体制改革,实施绿化养护管理信息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