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 www.kmpl.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19151-201808-260166 主题分类: 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8-08-08 17:35
名 称: 盘龙区健全完善“4578”工作机制夯实城市民族工作
文号: 关键字:

盘龙区健全完善“4578”工作机制夯实城市民族工作

发布时间:2018-08-08 17:35
字号:[ ]

盘龙区健全完善“4578”工作机制夯实城市民族工作

近年来,盘龙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民族工作新决策新部署,以“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制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

社会和谐同创”的总任务,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统领、以深化城市和社区民族工作为抓手,以服务管理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重点,不断健全完善“4578”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城市和社区民族工作基础,促进各民族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努力构建城市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幸福家园。

一、建立少数民族“四当五服务”工作制度。即把少数民族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小事当大事办、缓事当急事办、份外事当份内事办,把民族工作落实到温暖民心、稳定民心、赢得民心上。增设少数民族服务窗口,设立民族专干,开通少数民族热线电话,建立民族工作台账,为少数民族开通绿色通道,并提供预约办理、上门办理、全程代办服务,赢得了少数民族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近年以来,金星、桃源、金沙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为民族企业办理业务100余件次,依托公共单位解决了92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

二、建立少数民族“真情七送”机制。即为少数民族送关怀;为少数民族送平安;为少数民族独居老人送健康;为少数民族弱势群体送关爱;为少数民族送“绿色”; 为少数民族送“精神食粮”;为少数民族待业青年送岗位。建立少数民族人口管理平台,对少数民族实行动态管理,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少数民族群众办理计划生育、最低生活保障等业务提供便利;借助公共单位“内保”力量,打造社区联防队伍,构建了由“扶危济困网”、“治安防范网”、“城管服务网”构成的“三大网络”服务平台,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人身安全;成立云南省首家“社区少数民族健康小屋”,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为少数民族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医疗志愿服务队对辖区内的少数民族残疾人和70岁以上的独居少数民族老人提供免费义诊,送医送药;开展“夏送凉”、“冬送暖”和“日常送关怀”等帮扶活动。对少数民族独居老人和困难群体进行定期慰问,给少数民族老党员和困难群体送油、送米和慰问金,针对少数民族欠薪的农民工、残疾对象等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提供各类法律服务,先后帮助少数民族城镇失业低保人员、残疾人办理法律援助惠民卡60多人次;通过开展建绿透绿工程、落实防盗笼拆除工作、完善市政公用设施、修建民族文化广场、种植民族团结林、巾帼绿化园等活动,美化社区环境,打造少数民族绿色家园;依托道德讲堂、少数民族文化知识讲座等经常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宣传,使“三个离不开”、“两个维护”、“五个认同”民族团结思想深入人心;坚持每年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单位”、“五好文明家庭”、“民族团结家庭”、“优秀少数民族志愿者”,近年来,共评选出40个“民族团结先进单位”、60户“五好文明家庭”、30户“民族团结家庭”、40名“优秀少数民族志愿者”; 开设少数民族书法、茶艺、英语、电脑班等培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文化水平、道德品质、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多年来,举办少数民族待业青年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培训班16期,参加培训人员共324人,同时,主动与辖区企业联系,为待业和失业少数民族青年牵线搭桥,安置少数民族失业人员86人。

三、 建立少数民族“八到家”服务机制。即新婚喜事庆贺到家,办理丧事慰问到家,家庭纠纷调解到家,有病住院看望到家,计生走访关爱到家,两劳、重点人员帮教到家,生活保障发放到家,下岗待业安置到家。近年以来,依托金星、桃源、金沙、花渔沟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共为160名少数民族独居老人上门发放高龄补贴、提供免费家政服务,为89名少数民族育龄妇女办理生育证,调解民族纠纷12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