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盘龙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对盘龙区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86号提案的答复
昆明市盘龙区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对盘龙区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86号
提案的答复
李康锐委员:
您在政协盘龙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继续真抓实干,促使盘龙区早日步入中国百强区的建议》(第86号)我局已收悉,经认真研究,并综合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区科信局等单位意见,现回复如下:
一、盘龙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和面临的挑战
盘龙区于1956年建区,因盘龙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建区以来一直是昆明市重要的经济中心、商贸中心。2004年以前,全区管理面积15平方公里,全部为建成区,无涉农区域。2004年昆明市主城四区行政区划调整,辖区面积扩大到346平方公里,2009年托管嵩明县的滇源、阿子营镇,2017年正式划归盘龙,现全区辖区面积88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59平方公里,松华坝水源保护区629平方公里,占全区管理面积的71%,是昆明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盘龙区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抢抓重要战略机遇,立足自身优势,着力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全区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城乡综合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跃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三名,2018年突破700亿元。获评“云南省民营经济综合十强县”、“云南省2017年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进位县”称号。
全区以实施现代服务业“1281”重点工程为抓手,持续构筑“南北呼应,两翼齐飞”发展格局,聚焦商贸、科技、金融、文化创意、都市旅游、大健康等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在盘龙得到长足发展,商贸、科技、文化旅游休闲、汽车贸易及服务业态发达,楼宇(总部)经济、高端商贸、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基础深厚,已形成以“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为特点的城市商业传统。2018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212.7亿元,同比增长24.3%;第三产业增加值487.86亿元,同比增长5.1%。三次产业比进一步优化为0.72:30.14:69.14。以产城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新兴的楼宇总部经济快速发展,楼宇总量和规模跃居全市前列。全区现有投入使用楼宇共84栋,楼宇面积达307.3万平方米,共有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46栋,其中税收亿元楼14栋;共有总部集团型企业65家,其中世界500强及中国500强知名企业27家。商业商务楼宇总量和规模居全市前列,北京路楼宇(总部)经济带雏形已显。2018年盘龙荣获“中国楼宇经济最具投资价值城区”称号,是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县区。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昆明其他主城区横向比较,盘龙区区情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从经济结构看,工业园区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但盘龙是昆明市唯一没有工业园区的县区,现有的工业发展基础较差,随着主城工业企业“退二进三”的实施又将更多的优势工业企业外迁。二是从生态建设看,全区辖区面积886平方公里,其中松华坝水源保护区面积629平方公里,占辖区总面积的71%,全区生态保护任务艰巨。三是从土地要素看,盘龙区建成区面积仅有59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供应极其有限,且集中于昆明城市核心,难以满足建设的基本土地供应需求。因此,受资源要素制约,产业支撑不强,内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始终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离“中国百强区”的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下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吸纳您提出的建议,正视差距,直面挑战,对标省内外先进城区好的做法和经验,变压力为动力,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立足区情实际、锁定目标任务,紧抓关键环节,全力攻坚突破,争取早日迈入“中国百强区”行列。
(一)在拓空间、强承载下功夫,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紧扣盘龙城市中心区域及北京路沿线发展空间趋于饱和,水源保护区面积广阔,土地资源稀缺的实际情况,确立以产城融合为导向,以连片开发为路径,以基础设施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关键,持续构建“南北呼应、两翼齐飞”发展格局,突破空间资源限制。 “南北呼应”,就是统筹抓好东风广场中央商务区和北部山水新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打造东风广场片区高端商务商贸核心区,以高端化、国际化、智慧化为方向,不断增强中央商务区集聚力、辐射力、影响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北部山水新区承载品质,加快完善片区基础设施,科学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两翼齐飞”,就是加快推进东白沙河片区和茨坝片区规划建设,全力打造两大重要增长极。推动东白沙河片区突破崛起,聚焦产城融合发展生态康养、高端休闲、汽车现代服务业。加速茨坝片区发展,以国家植物博物馆为龙头,以茨坝生物科技小镇核心区为载体,积极承接“科技入滇”生物医药大健康板块优质企业和项目。
(二)在育产业、促转型上下功夫,加快积蓄发展新动能。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坚定不移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1281”工程,培育壮大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汽车服务、大旅游、大文创、大健康等重点产业,力争实现“一放大、两提升、三融合”,为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提供充足动能。一是持续放大楼宇(总部)经济优势。坚持把建设高品质写字楼宇作为拓空间、破瓶颈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加大楼宇建设力度,快建优用新增楼宇,提档升级现有楼宇,盘活存量楼宇资源,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一个个“竖起来的园区”,破解发展空间受限问题。出台《盘龙区专业特色楼宇培育和扶持实施意见》,加快编制《盘龙区现代服务业暨楼宇经济产业研究报告》,着力培育打造10亿元楼宇,严格兑现奖励扶持资金,筹备开好昆明市楼宇(总部)经济年度论坛,着力引进境内外龙头型、总部型、基地型大企业入驻。二是着力提升汽车服务和科技服务发展能级。在汽车服务方面,整合东三环沿线现有汽车服务资源,加快车行天下二期、虹桥汽车财富中心、东白沙河汽摩运动文化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倾力打造汽车主题综合产业中心和汽车城市展厅,积极构建“1+5”汽车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在科技服务方面,以茨坝生物科技小镇建设为引领,承接好“科技入滇”生物医药大健康板块优质企业和项目,加快茨坝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好博奥生物等龙头项目协调服务,确保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三是加快推动大文创、大旅游、大健康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加快推进世博园融园入城改造提升、871文化创意工场提质等一批项目,积极构建文创园区、文化街区、文旅景区;着力引进一批高端医疗、健康旅游等项目,全力打响盘龙特色文旅、健康品牌,努力将丰富的山水、人文、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在提效率、优服务上下功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全力打造盘龙一流营商环境。在已下放26个民生事项基础上,再围绕人社、民政等部门梳理一批民生事项下放街道、社区,积极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方便群众就近办事。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全程电子化注册登记、“3550”等各项改革,健全完善“一网通办”和“容缺受理”机制,推广运用“一部手机办事通”,继续开展“一站式”集中审批和移动审批,推行“互联网+投资项目审批”,做好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和会商会办,推动信息数据开放共享,为项目引进落地、加快推进打造优质政务环境。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充分整合区、街道、社区办事大厅等资源,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超市,加快建设盘龙“一公里政务服务圈”,开展不动产登记全城通办试点。
此提案已于2019年9月10日与李康锐委员进行了面商,李康锐委员对提案答复表示满意。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盘龙发展的关注,我们坚信,在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盘龙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希望你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共同推动盘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联 系 人:沈洋
联系电话:63330294
昆明市盘龙区发展和改革局
2019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