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坝街道办事处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四五”规划
一、基本情况
茨坝街道地处盘龙区西北部,东南与龙泉街道相邻,西南与五华区红云街道、西北与五华区西翥街道接壤,东北与松华街道相连。2004年7月,昆明市四区区划调整,将官渡区茨坝镇人民政府撤销,成立盘龙区茨坝街道办事处,并按照调整后的隶属关系,于9月1日正式划入盘龙区。总面积38.65平方公里,下设7个社区(2个村改居社区,5个城市社区),9个居民小组。
“十四五”期间,茨坝街道经济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各项改革将进入深水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是地区实现赶超,重回先进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十三五”经济快速增长,转型矛盾多发、受市场影响波动增大、困难集中显现的五年。因此,未来五年,我们将面临挑战和机遇长期并存的经济发展现状,经济指标将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对茨坝今后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一是到“十四五”结束时,“国家植物博物馆”将全面建成,项目建成将辐射周边10平方公里空间功能,提升范围辐射茨坝街道全境,同时,借势“国家植物博物馆”发展战略机遇,紧抓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互联网 战略带来的新动力,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提升服务水平意识,引领地区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娱乐业快速发展,形成三产支撑、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新发展平台。按照区委、区政府在新时代发展新高度提出的构建“南北呼应、两翼齐飞”和“高起点推动茨坝片区加速转型”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茨坝片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新常态经济背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四个转向:1、经济增速由中速转入中高速;2、经济发展方式将由零散型向集约型增长;3、经济结构从调整存量增量向扩能、增质进行调整;4、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到新的增长点。茨坝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十三五”期间将成为新城区改革发展的排头兵,无论项目建设总量、改造面积都必将成为历史发展之最,同时地区人口老龄化、工业企业外迁以及旧城改造推进也必将面临重大机遇;同时消费力减弱、劳动力优势弱化、地区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社会稳定、民生保障等将面临巨大压力,如何突破瓶颈、寻求转型发展,将是茨坝街道面临的重大挑战。
总体来说,“十四五”期间我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光明、道路坎坷,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切实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转变作风、务实奋进,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推动转型相结合,在较快发展中转方式,在转方式中促发展。
二、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践行区委、区政府“南北呼应、两翼齐飞”和“高起点推动茨坝片区加速转型”的发展格局的要求,确保如期实现地区“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安全、高速、优质发展。
三、发展目标
随着国家植物博物馆项目的选址落地、征拆工作推进,茨坝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街道将按照区委、区政府新时代发展、新高度统筹、高标准规划的目标,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区、全市发展大局,努力把茨坝打造成生物科技和大健康产业的新高地和发展“引擎”。按照街道片区“1354”的总体发展思路。即:“1”是围绕“国家植物博物馆、生物科技小镇建设”这个中心;“3”是培育和打造“生物科技研发服务、文化创意、“医、养生态健康”三大产业;“5”是着力推进“规划编制、土地开发、基础建设、招商引资、‘三旧’改造”五项重点工作;“4”是全面强化“党的建设、服务效能、社会稳定、机制创新”四大保障。创品牌,全面建成“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产业特色小镇。
(一)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经济结构再上新台阶。
一是“连片统一谋划,分片逐步开发”。统筹开展茨坝片区规划方案编制和经济测算工作,结合茨坝片区控规调整方案,按照分片开展项目经济测算,按照成熟一块开发一块的原则逐步分批推进项目开发建设。
二是“公建先行、同步推进”。由于茨坝片区长期未大发展、成熟项目较少,为加快片区腾笼换鸟,结合国博项目这一重大机遇和茨坝片区实际,整个片区拟发展采用规划优先、公建优先、经济测算优先的统筹工作思路,优先开展连片区、成街坊的大片区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优先推动公建配套设施周边项目启动,促进公建基础设施建设(国博、道路、教育、基础水电等),提升片区的品质,结合连片规划编制方案先行编制片区整体经济测算,摸清家底、算清成本。项目推进要同步征拆、同步建设、同步开发、同步分摊。
三是“两分两动态”。分摊锁定,集合经济测算锁定成本;分片调整,根据各项目具体推进情况,在各项目间适当进行调整;动态介入,企业合作模式不排他、合作机制灵活动态,对有意向、有能力、能推动的,优先合作启动;动态推进,结合各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局部不平衡的,整体平衡,短期不平衡的,长期平衡,静态不平衡的,动态平衡的原则予以平衡。
通过片区建设发展,引进产业,带动片区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将为茨坝片区经济带来新的腾飞。
四、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应
坚持创新发展,依靠创新驱动,带动体制改革深化、产业优化升级、科技水平提升,促进地区发展动力培育,推进发展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
(一)改革创新驱动,推动现代服务业升级改造
依托871文化创意园区建设,研究如何让汽车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串联更多的优质资源满足满足消费者不断增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以市场平台为载体,融入先进的行业生态圈经营理念,打造昆明市一流的规模化、现代化、规范化的汽车文化产业中心,助推昆明汽车行业经济经济的升格,促进昆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文创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为灵魂,融入旅游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更多的产业文化,极大丰富区域消费市场,立足云南,引领西南,面向全国,走向东南亚,塑造开放式、生态化、民族化和国际化的高端艺术文化创意商业业态完美结合的新标杆,打造云南文创产业的新高地。推动现代服务业升级改造。
(二)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区
做好续建项目白水泥厂旧城改造项目服务工作同时,年内启动茨坝村(一地块)城中村改造项目解决龙泉路延长线改造项目二期及部分国家植物博物馆项目异地安置问题,按照“成熟一块启动一块”原则,加快麦溪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茨坝村(地块二、地块三)城中村改造项目、蒜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石关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及花渔沟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
按可实施启动条件,拟优先启动昆机片区(含国博大道、国博西路)、科创中心三期、茨坝正街南地块、茨坝片区环卫中心土地一级开发整理项目、盘龙区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
依托茨坝片区及昆明市已有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生物医药企业等现有产业要素资源,搭建生物科研产业与生命科技产业的绿色运营架构,打通从产学研到区域性交易、体验的完整闭环。作为生物科技产业协同辅助的人才落户基地及生活配套基地,借助区域绿色生态资源,融合数字化、智能化城市运营服务,打造高素质人才聚集、高新技术产业附着、高品质生活空间铺垫的智慧城市产业圈。
(三)发展特色经济,稳步推动特色街区建设
依托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龙泉路、国博西路沿线地块提升改造,结合周边现有资源及规划,大力发展特色街区建设,建设面向当前都市消费主力的主题文化街区,聚集周边区域人气、造氛围,提升国家植物博物馆商业氛围,打造片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五、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持续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依托简政放权契机,抓住管理和服务两个重点,稳步建设地区公众智能服务平台,发挥网络化、智慧民生大数据、大平台建设优势,进一步提升地区服务水平,不断建立和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严格践行依法治国理念,实现地区居民信息全覆盖和共享,扩宽信息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和能力,稳步推进地区民生服务中心建设,五年内建成集大数据、云服务、全覆盖为一体智能便民服务中心,注重推进地区社会保障救助、双拥、保障房、社区建设等方面智能化建设,提升驻地居民使用公共服务便捷性,形成项目建设与公共民生服务配合协调发展,打造智慧茨坝。1、为深入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为民服务中心多举措,积极开展“一部手机办事通”,为群众提供便利,在大厅内醒目位置粘贴“一部手机办事通”二维码,安排工作人员引导群众下载、实名认证和使用,通过大厅内的电子屏常态化播放办事通宣传片,同时安排街道下辖的七个社区把“一部手机办事通”APP积极宣传推广到辖区企业及公共单位,让广大群众及企业及时了解“办事通”的主要功能,真正做到便民利企。2、为认真落实好《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对接工作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云南省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的通知》《昆明市政务局关于做好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对接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认真完成此项工作,为民服务中心按要求指定专人作为联络员,集体负责此项工作,并识别二维码加入“盘龙区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群。在大厅醒目位置及休息区放置政务服务“好差评”二维码水牌、引导群众进行点评;告知群众可登录云南省政务服务大厅网上平台、以及可通过热线电话、电子邮箱等多渠道对“政务服务好差评”进行评价。切实做到“我的服务,你来点评”。
六、 稳步提升地区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加强地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整合地区城市管理、市容绿化、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职能,推进城管执法、市容保洁等规范化、制定化建设,五年内完成网格化管理体制建设,并形成长效更新机制,逐步更新地区环卫、执法设施,配合地区经济发展,以建设整洁优美、生态有序、健康舒适的街区环境为目标,大力推进市容秩序和市容环境整治,以社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为重点,为居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大力实施绿色“细胞工程”,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小区增绿活动,综合整治背街小巷,建立门前三包网络化管理体系,加大社区病媒生物防治力度,力争五年内实现地区绿化覆盖率大幅提升,环境大幅改善,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实现城市管理区域、空间全覆盖。
七、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坚决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加大对地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建立科学管理、动态监测、实施掌控的社会稳定网格化管理机制,完善智能风险评估机制、突发应急处理机制,建立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在地区全面推广依法治国理念,结合地区发展形势,加大技防经费的投入力度,大数据分析平台,提升治安防控的科技含量,并完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行业应急预案。建立专业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辖区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深化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交通运输、消防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治理,为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切实筑牢安全发展思想基础,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细化安全网格责任内容,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和隐患督促整改力度,着力抓好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城市生命线、工贸、特种设备等所有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抓好人员密集场所、重点要害部位以及其他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坚决整治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彻底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有效防范和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加大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投入力度,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和人员投入,创新安全知识宣传模式,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科普教育。
八、谋求绿色低碳发展
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淘汰地区内物耗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技术和工艺设备,加快低碳、循环经济技术引进、研发和推广转化,完善网络化管理网络,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实现24小时动态监管,对用电、用水、用热、排放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全覆盖,结合地区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实际,五年内完成对地区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重新规划调整,
九、实施保障
“十四五”总体规划,是未来五年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落实好各项规划、目标和措施,是构建和谐街道、全面实现茨坝街道小康目标的根本保证。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街道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各分管领导及科室为成员,及时分析研究和总结规划实施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加强对主要宏观调控指标的监测预警。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督查重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各分管领导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特别是重大项目纳入年度工作目标,明确主管领导、责任人和工作进度要求,切实抓好落实。
(二)强化监督,督促落实
街道“十四五”规划的实施,由纪检监察办公室全程跟踪督促,并建立监督检查绩效评估机制,街道将适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对重大项目、重点产业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专题督查,提出建议和意见,确保街道规划和专项规划、行业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街道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宣传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参与实施和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平台作用,对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项目建设进程及其经验及时给予报道,展示规划成果,增强街道上下参与规划实施的自觉性、主动性。健全街道与公众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不断探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为规划的有效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四)优化环境,提升意识
加强政府机关自身建设,发扬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为规划实施提供优质的服务。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强化机关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中心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积极为企业和投资商提供政务、投资和政策咨询,进而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改进机关作风,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完善社会服务承诺制、岗位目标考核制、招商引资考核、竞争上岗制等一系列先进有效的工作制度,保证机关的有序高效运转。实行依法行政,接受社会监督,全体机关工作人员都要学法、守法、懂法、用法,运用法律武器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保证各项工作依法进行。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更好地聚民意、集民智、凝民心,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树立机关清正、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中共茨坝街道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