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 释放更大力度、更高质量开放“强音”
9月8日上午,由中共盘龙区委宣传部、区政府新闻办组织的盘龙区2020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对外开放主题专场继续在区融媒体中心举行。中央驻滇媒体、省市相关媒体、网络媒体及新媒体通过网络全程参与了本场发布会;盘龙区官方微博@昆明盘龙发布 也对发布会进行了全程图文直播。
会上,区发展改革局、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教育体育局新闻发言人通过线上新闻发布厅,全面介绍了盘龙区积极抢抓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机遇,形成的一批标志性重大成果,和对外开放发展呈现的新态势、新气象。
1
区发展改革局
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近年来,盘龙区始终将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主旋律,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努力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一是深化改革,破除机制弊端。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生态建设及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稳步推进教育医疗、城市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稳增长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区级稳增长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二是放宽准入条件,取消各类限制。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严格执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严格规范市场准入管理,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清单之外一律不设置不合理或歧视性的准入条件,实现负面清单之外“零门槛”。同时积极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程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清理妨碍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退出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消除在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对不同市场主体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
三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加大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力度,制定《昆明市盘龙区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见》,根据盘龙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支持民间资本依法以设立基金、组建联合体等多种方式,进入城乡道路交通、城市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领域,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的附加条件和隐性条款,保障各类社会资本平等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
四是不断提升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编制了《昆明市盘龙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实施方案(2017—2030)》、《昆明市盘龙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城区2020年度行动计划》,坚定不移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1281”工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为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科技创新中心特色聚集示范区、金融服务集聚区、人文交流核心区“四个中心”提供支撑,不断增强承载能力,提升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
五是主动扩大对外合作交流。提高利用外资强度,多形式招大引强,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签约、促成一批项目落地,实行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全流程管理,全周期服务推进;鼓励对外投资企业加大投资,利用相关扶持政策,提升自身发展实力,鼓励企业走出去,推动国际国内经济贸易交流。
今后,区发改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落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为全面提升盘龙区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懈努力。
1
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
多方式多渠道拓展对外开放广度
今年以来,区商投局大力开展对辖区内外资企业项目的推进协调工作,尤其是对恒隆广场、香格里拉酒店等重点外资企业,确保区政府各部门能够给予重点协调服务,使项目呢个够正常推进。同时,通过加强《云南省外商投资奖励办法》及昆明市相关外商投资奖励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政策带动作用吸引外资到位。目前已有昆明恒颖地产有限公司、俊发集团有限公司、昆明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3家外资企业获得省级外资奖励共计3256万元人民币。
目前盘龙区已建立了区级领导包保挂钩重点项目制度和招商引资项目经理负责制度。对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由一名区政府领导和一名项目方负责人分别担任项目经理,牵头负责项目全周期服务推进工作,负责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全流程管理,确保项目的及时推进落地。并通过设立建立健全外商企业投诉服务机制,积极受理外资企业投诉事项,不断提升服务外资企业的能力,为外资企业在盘龙区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高效的服务环境。
截至7月30日,盘龙区实际利用外资达8966.82万美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99.63%。此外,盘龙辖区10家重点外资企业已于5月20日全部复产复工,为盘龙区外资环境的持续向好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今年盘龙区还在做好疫情防控、主推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力度。一方面积极筹备商品推介、产品洽谈会等活动,为企业“走出去”拓展渠道;另一方面,则加强对外交流和宣传推介,做好对外招商工作,对盘龙区的投资环境、产业和项目进行精准推介,展现盘龙优势资源,努力吸引外资目光。目前北京华联SKP、北京快手云南快动网络科技公司、北京中建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或项目已落地盘龙。
接下来,区商投局将积极谋划楼宇(总部)经济提升新举措,进一步完善楼宇(总部)经济服务措施,着力推进专业特色楼宇培育工作,积极对外推介盘龙、营销盘龙,不断拓展盘龙对外开放广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发现盘龙、落户盘龙。
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盘龙区严格按照市政府下发的《昆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通过丰富建设方式、优化载体布局、完善载体配套、提升载体品牌等举措,推动一批旅游项目落户,全区旅游工作稳步推进。截至7月,盘龙区累计接待游客581.67万人次,旅游收入56.37亿元。
一是积极引导世博园、金殿、野生动物园、植物园等景区景点按照国家级景区标准提升改造,做精做优旅游产品,使传统景区景点焕发出新的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稳步推进旅游精品景区建设。
二是通过“春之眼”、恒隆广场、香格里拉酒店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与既有的盘龙江观光试验段复航、奥斯迪法式风情街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和新开业的同德昆明广场悦汇坊、奥斯迪万宏夜市等相结合,全区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产品的构建正逐步成型。
三是针对旅游个性化、时尚化、高消费化市场需求,大力开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提高旅游过程的独特性、体验性、功能性和品质性,旅游新业态培育雏形初显。目前盘龙辖区的智者山丘、枫桥尚院等一批健康怡养和养老养生旅游项目,871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以及闻一多纪念馆等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已初显成效。
四是围绕旅游业“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通过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辖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如新开通金殿至黑龙潭景区旅游公交专线,连接景区、景点的旅游交通网不断延伸加密;同时各景区景点旅游标识、游客休息站(点)、旅游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也逐步完善。
五是以“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为契机,盘龙区正快速推动“智慧旅游”建设。目前盘龙区城市名片、景区名片、手绘地图、景区地图打点、AI识景等任务已全部完成;“慢直播”、“智慧厕所”、闸机改造与票务对接、“智慧停车场”等任务也全部或超额完成;辖区旅行社、住宿经营户、餐饮经营户、旅游汽车公司、租赁车公司等5类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工作已完成评价4083家。
六是通过持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涉旅行业违法违规行为,旅游市场整治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区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共受理投诉件418件;依法将辖区旅行社数量由136家缩减至37家;依法对未参加培训的137名导游人进行处罚,共处罚金123300元;受理游客退换货事件103件。同时,不断加强旅游市场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公布企业违法经营和失信行为,并通过强化文明旅游宣传,开展旅游志愿者服务活动,全面落实了旅游行业“创文”工作任务。
区教育体育局
近年来,区教体局认真贯彻落实《昆明市盘龙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实施方案(2017-2030)》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围绕把盘龙建设成为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区注入教育力量,深入开展区域间教育合作交流,不断提升盘龙教育品牌。
依托“走出去”,盘龙区为各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平台、开拓学习视野。2017年以来,先后组织辖区金康园小学、东庄小学、培智学校等学校,依托省内交流平台赴香港、澳门学习交流,并在省级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先后与港、澳底区多所学校达成了合作交流协议,通过互相分享办学特色,沟通学校课程建设的特色做法,推进了相互之间学校、学生之间的文化、教学等交流与学习。
在特教交流方面,盘龙区培智学校通过与香港陈丽玲(百周年)学校、香港道慈佛社杨日霖纪念学校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有效提升了盘龙区特殊教育课堂教学质量,也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在香港学校的广泛传播。
依托“请进来”,盘龙区全面启动实施名校名师名长“三名”工程,通过抓好名校引进、抓牢名师选聘、抓实名长培训,有效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激发了学校办学活力、增强了教师队伍素质,尤其是通过“名校办分校”、“名校带弱校”、“名校带民校”等方式,在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存量的基础上,形成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使全区教育发展品质不断提升,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同时,盘龙区还本着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系,为中国学生搭建直升世界一流名校教育平台的治学理念,在昆十中国际部构建了融合中西教育精华为一体的高中课程体系,采取纯海外教材、纯英文教学、全过程督导的方式,提升学生在世界各地高校深造和多元化环境交流的能力。
目前盘龙区共有新迎一小等15所学校被评为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园),古幢小学等35所学校(园)被评定为昆明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示范学校总量位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