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 盘龙:山清水秀美如画 村靓民富产业兴
9月8日上午,由中共盘龙区委宣传部、区政府新闻办组织的盘龙区2020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农业农村主题专场继续在区融媒体中心举行。中央驻滇媒体、省市相关媒体、网络媒体及新媒体通过网络全程参与了本场发布会;盘龙区官方微博@昆明盘龙发布 也对发布会进行了全程图文直播。
会上,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和草原局、区扶贫办新闻发言人通过线上新闻发布厅,全面介绍了农业农村各项相关工作的新成就与新进展。
区农业农村局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今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完成了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烤烟烟田十年规划和2021年-2025年农田建设规划,确立了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建设完善田间道路、水利、环保及农田配套等设施,积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业机械,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的总体目标。
区林业和草原局
盘龙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严格执行林业法律法规,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目前,盘龙区森林面积为56062.52公顷,森林蓄积量为355.4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4.38%,在昆明市十四个县(市)区中为最高。
区扶贫办
2017年,盘龙区率先在全市实现贫困人口清零。2018年以来,盘龙区继续加大对脱贫群众的跟踪扶持力度,做到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质量。截至目前,全区838户330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达标,无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2020年上半年,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25元,同比增长5.9%。
盘龙区严格按照“脱贫攻坚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区“四班子”主要领导定期到贫困村召开会议分析贫情、解决问题,示范带动全区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帮助查漏洞、抓整改、促落实。全区539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均挂钩帮扶1至2户贫困户,通过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做到了“挂包帮”全覆盖。先后制定出台《关于举全区之力脱贫攻坚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的实施意见》《昆明市盘龙区“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规划》等政策文件,有效推动了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要求在盘龙落细落实。
同时,盘龙区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成立区委农业农村党工委,按照“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的思路,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先后有187个水源区党支部达标创建,2个评为市级“五星级”党支部,4个评为“四星级”党支部;规范提升村组活动场所27处,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
在累计投入扶贫资金约5.2亿元,完成自身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盘龙区还积极开展对口帮扶,近5年来已累计拨付对口帮扶的东川区汤丹镇、禄劝县中屏镇、寻甸县凤合镇帮扶资金1.2亿元,选派17名干部到东川区汤丹镇参加驻村脱贫攻坚,帮助兄弟县区完成脱贫任务。
此外,盘龙区还结合水源区保护政策,因地制宜探索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路子,以贫困户增收为目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制定绿色有机产业发展政策,擦亮水源保护区生态招牌,引导发展绿色有机产业,提升全区农业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目前已建成有机示范种植基地3个,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24类,产品144个,认证面积3514亩。同时,出台《盘龙区松华坝饮用水源保护区扶持补助办法(试行)》,认真落实水源保护区各项补助政策,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农改林等生态工程,全区累计兑付农户生态补助资金3.76亿元,优先从贫困人口中选聘护林员、生态监督员、保洁员等139名,让群众从保护生态中受益。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盘龙区先后对5个地质灾害点群众稳妥有序进行搬迁,完成了1677户农村危房改造,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共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户1389人次,帮助禄劝县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92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41人)。目前,全区已实现辍学人数动态归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全区实现道路硬化到村,贫困村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和网络宽带,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群众取水半径不超过1公里,村村建有标准化卫生室。
下一步,盘龙区将继续夯实基层组织堡垒,切实做到扶贫工作和党建工作共同推进;抓好问题整改,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继续坚持把“志智双扶”作为脱贫后续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在原有“双讲双评”的基础上,扩宽讲评内容,广泛开展典型宣传、成就宣传、政策宣传,鼓励脱贫群众变身扶贫队员,切实激活群众内生动力,真正使农户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同时,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路、水、电、垃圾、污水、厕所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宜居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并借助脱贫攻坚战取得的胜利之势,立足本地实际,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探索和践行具有盘龙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