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 看“美丽盘龙”如何建成
9月18日上午,由中共盘龙区委宣传部、区政府新闻办组织的盘龙区2020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生态文明建设主题专场继续在区融媒体中心举行。中央驻滇媒体、省市相关媒体、网络媒体及新媒体通过网络全程参与了本场发布会;盘龙区官方微博@昆明盘龙发布 也对发布会进行了全程图文直播。
会上,市生态环境局盘龙分局、区水务局新闻发言人通过线上新闻发布厅,全面介绍了盘龙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市生态环境局盘龙分局
2020年,盘龙区以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环境质量得到积极改善,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
多年来,盘龙区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制度,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严格落实国家各项环保法律法规,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责任制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实施最严格环境管理和环保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区政府专题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统筹全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同时,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体系,切实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办事效率“零延误”、项目入驻“零障碍”、生产经营“零干扰”;严格落实国家环保部系列行政审批事权改革制度,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在审批工作中不设“路障”、多开“绿灯”,切实做到便民利民。
为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盘龙区一是协调推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强化科学监测预警预判,对重点企业实施碳排放报告与技术核查,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餐饮油烟、砖瓦行业、柴油货车进行综合整治。今年1-7月,盘龙区龙泉、东风东路两个大气监测站(点)空气优良率均达99%。
二是加强松华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积极开展“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地问题排查整治;严格落实河道和水源地巡查机制,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环境监管,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通过综合施策,1-7月全区8个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
三是按照《盘龙区打赢净土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全区13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及尾矿库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完成辖区33个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改造完成率为90.4%,督促其余3个加油站积极推进油罐防渗改造项目;并加快推进云南省下达盘龙区的土壤污染试点项目——“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有机农业土壤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
在此基础上,盘龙区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开展生态文明创建,不断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品质。至2016年,全区共创建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文明村、42个市级生态村。2017年,盘龙区成功创建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区”。目前全区累计创成各级“绿色学校”66所、“绿色社区”44家、环境教育基地2个。
此外,盘龙区通过近几年环保督察工作的有序开展,还探索建立了“区级统筹、部门监管、属地负责”的环境保护“三级治理”模式,严格落实督查交办件“四个第一”制度,以看得见的成效切实取信于民。
截至目前,涉及盘龙区中央、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12369”环保热线和“12345”市长热线、“微博舆情”和微信举报投诉件均已全部办结,环保信访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认可。通过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切实解决了群众关切的一大批历史遗留环境问题。
区水务局
近年来,盘龙区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方针,坚持谋远和应急相结合,重点抓好规划、建设、管理和应急能力的提升,尽最大努力凝聚智慧,群策群力,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一手抓好防洪排涝补短板,筑牢防洪体系,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手抓好水生态建设,全力以赴为昆明打赢滇池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担起盘龙责任,贡献盘龙力量。
今年,盘龙区建设完成了长虫山、九龙湾面山防洪滞蓄完善二期工程,建成截洪沟、雨水收集、沉沙池、滞蓄塘等各类防洪滞蓄工程,可利用总容量达18590立方米。通过面山“截、分、滞、蓄、泄”有机结合,初步实现了对九龙湾、长虫山、面山和龙泉路片区地表径流的有效引导控制,在近期降雨中有效发挥了作用。截至目前,九龙湾面山工程区径流水收集率为94.58%,泥沙拦截率为94.9%。如今,盘龙区1小时降雨量大于30毫米造成淹积水点明显减少,积水水深均在0.15米左右;1小时降雨量大于50毫米、积水深0.15米至0.3米淹积水点也明显减少,相较于2013年的139个减少了135个,仅余4个。
在去年实施金色大道-北辰大道排洪箱涵汇流水污水管网提能增效和清水入滇(一期)工程的基础上,今年盘龙区与市排水公司联合开展了金色大道-北辰大道排洪箱涵汇流水污水管网提能增效和清水入滇(二期)工程,由区政府负责对辖区40个小区庭院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由市排水公司负责实施市政管网错接改造,确保雨水管内无污水接入。同时,实施金色大道箱涵排口整治工程,实现引清入滇,降低片区排水压力,提升水质净化厂污水处理效能。此外,还将启动麻线沟排口、园博路大沟排口整治工作,目前“一点一策”方案正在编制中。
为实现“精准治污”,盘龙区大力推行“互联网+水环境治理”,加强水安全、水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在盘龙江、金汁河、牧羊河、冷水河及主要支流、排口建成26个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站;在北站下穿隧道、金星立交等易淹积水地段和部分河道、水库安装59个视频监控、8个水位监测预警装置,为科学分析研判水质和防汛抢险指挥提供了信息化支持。
2020年,盘龙区还创新实施了“双河长”制,将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班子成员全部纳入区级河长,每条河道设2名区级河长,进一步增强工作力量;同时健全完善“三级河长四级治理”体系,细化“区级河长包街道、街道级河长包社区(村)、社区(村)级河长包组、社区(村)党员包户”责任网格,确保责任落细落实,并积极引导沿河社区、企业、单位和住户参与、监督河道治理,形成了分级管理、属地负责、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当前,盘龙区正依托“滇池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推进“美丽河道”建设工作。通过建设河道慢行系统、服务设施、景观绿化内容,做好河湖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管控,建设河湖岸线景观带,挖掘水文化底蕴。将力争在2020年内完成盘龙江、金汁河、牧羊河、冷水河共4条河道“美丽河道”建设,积极打造安全、生态、宜居、人文河道,全面促进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实现人水和谐。
接下来,盘龙区将继续坚持以完善的制度机制推进“依法治水、科学治水”。强化红线保护刚性约束,着力解决河湖管理边界不清、侵占河湖、破坏河湖等问题;健全管网、泵站、水闸、调蓄池联合调度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已建工程综合效益;完善街道级河(湖)长管理、治理、保护“三位一体”考核问责工作机制,以考核问效倒逼责任落实。同时,大力开展公益主题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各界融入、参与到水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中,形成“河湖保护人人有责、治理工作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