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 “文化自信”看盘龙
区委宣传部 近年来,盘龙区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城区的目标,结合辖区文创产业发展实际,在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认真梳理“十三五”规划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情况的同时,先后拟定了盘龙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盘龙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等政策性文件,不断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软环境。 今年以来,盘龙区不仅结合出台的关于支持企业有效应对疫情促进复工复产的15条措施,争取不同渠道政府资金1000余万元帮助文化企业复工复产、度过难关,还积极关注新兴产业,联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快速汇集VR/AR企业、项目、人才、行业资源落地盘龙区,把数字创意作为推动文创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今年8月,盘龙871西区被认定为昆明市首批VR/AR产业园区之一。 同时,盘龙区依托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筑巢引凤”的思路,大力培育文化企业的线上经营能力,以增加企业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从而带动全区区文化产业发展;并大力实施“文创+”战略,推进文创与科技、旅游、商贸、金融、服务、教育、现代农业以及互联网等行业高水平、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发展,初拟了盘龙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盘龙区网络直播基地建设方案、XR产业发展方案等相关政策性文件,为巩固传统文化产业、促进文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为全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此外盘龙区还积极加大文化输出力度,提升文化“软实力”。如组织全区文化企业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文艺演出活动,在营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浓厚氛围的同时,遴选了一批反映群众心声、群众喜闻乐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较高、能代表辖区人民群众文艺创作较高水平的优秀作品报市委宣传部参加全省群众文艺作品大赛“奋斗杯”比赛。 利用书记、区长营商季、文化创意线上博览会等活动,盘龙区还结合“夜色经济”发展、昆明市突破发展、云南省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南亚东南亚交流合作等,鼓励辖区具有代表性企业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出发,深化区域间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贸易提质增效。并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最大目标,从传承工匠精神、打造品牌内涵,擦亮文化底色、重焕品牌活力,探索新路径、助推品牌多元化等方面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化、年轻化、时尚化、个性化、国际化,丰富产品属性维度,引领民众消费新需求,加强盘龙文化品牌竞争力。
区文化和旅游局 近年来,盘龙区文化和旅游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聚焦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建设,以昆明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为契机,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总体思路,着力推进幸福盘龙工程建设,全面实现了辖区文化事业稳步发展。 目前盘龙区已建成区级国家三级文化馆1个,国家一级图书馆1个,博物馆(闻一多纪念馆)1个,街道综合文化站12个,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3个。2020年完成达标建设任务以后,盘龙区100%的街道、社区(村)都将拥有达标的文化活动阵地。 同时,区文旅局全面整合全区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资源,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资源共享,把公共服务搬到线上,打造盘龙文旅Morelife服务平台,运用现代网络服务打破传统公共服务瓶颈,真正实现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企业运作、百姓受益”的文旅融合;而盘龙文旅Morelife服务平台也因此被誉为“最接地气、最亲基层、最贴群众的盘龙文旅服务模式”。 在塑造品牌,着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方面,已连续举办40年的盘龙江文化艺术节仍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以丰富、精彩的节目为市民展示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昆明少年儿童图书馆创新推出和打造的“小桔灯”少儿阅读推广活动、“书香盘龙”全民阅读——社区读书系列活动、“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盘龙江畔话好人”讲故事比赛、“书香昆明”盘龙区社区道德讲堂等品牌活动,也仍在不断强化着“书香盘龙”的全民阅读氛围。 从2019年初开始,盘龙区还打造了以弘扬西南联大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宣传题材的庭院京韵实验剧《闻一多》,迄今在闻一多公园晋氏宅院已完成演出86场;打造的反腐倡廉题材的庭院滇韵实验剧《钱南园》在真庆观盐隆祠完成演出30场,以常态化惠民演出的形式,为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已连续三年举办的“最美文旅志愿者”评选活动通过广泛发动全区12个街道自行选拔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旅志愿者,让群众在评选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参与感,也大大推进了盘龙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升级。 2020年,盘龙区还全新启动了“五星级群艺团队”评选活动,通过挖掘群众文化生活的生力军和示范代表,创新发展文化特色项目,树立盘龙区文化品牌形象,进而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同时通过“一月一主题”“一社区一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百家宴”,全区也形成了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局面。
区文明办 今年以来,盘龙区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是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已建成的线上“盘龙区网上好人馆”和线下“盘龙区好人园”,展示了100多名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感人故事,并通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让市民亲身感受到了道德的正能量。 二是持续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新市民、文明楼院、文明市场(商场)、文明工地、职业道德标兵、最美志愿者等16类“文明细胞”的选拔,塑造典型、树立榜样,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把城市文明建设工作要求落小、落细、落实。同时,盘龙区还积极组织动员327家驻区各级文明单位参与疫情防控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并广泛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持续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三是志愿服务活动成效显著。目前盘龙全区共有志愿服务组织300余个,注册志愿者已达12万余人,并依托建成的27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了“我的城市我的家 文明城市靠大家”“盘龙是我家 周末义务大扫除”、“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文明交通”、“文明养犬”“文明旅游”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仅2020年,就先后举办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30余万份。 四是加强城乡统筹,做好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村、最美乡村志愿者、星级文明户、好家风好家训、盘龙乡贤等评选活动,扎实推动移风易俗、繁荣乡村文化。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为契机,坚持抓机制、抓队伍、抓载体、抓典型、抓共建、抓宣传相结合,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盘龙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 在今年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中,盘龙区更牢牢把握“创建为民、利民、惠民”的目标,坚持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以建设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打造安全顺畅的交通环境、营造诚信消费的市场环境、构建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等内容,发动市民一起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在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也让文明理念深深根植在了盘龙这片热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