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 www.kmpl.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19151-202107-429943 主题分类: 新闻发布
发布机构:  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1-07-22 20:06
名 称: 盘龙区“落实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盘龙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街道专场举行
文号: 关键字:

盘龙区“落实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盘龙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街道专场举行

发布时间:2021-07-22 20:06
字号:[ ]

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盘龙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7月22日,由中共盘龙区委宣传部、区政府新闻办组织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盘龙区“落实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盘龙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街道专场(第三场)在区融媒体中心举行。


会上,双龙、松华、滇源、阿子营街道新闻发言人详细介绍了各街道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经验亮点。同时,中央驻滇媒体、省市相关媒体、网络媒体及新媒体通过网络全程参与本场发布会;盘龙区官方微博@昆明盘龙发布以及“云融盘龙”APP对发布会进行了全程图文直播。

双龙街道:着眼城市“后花园” 建设生态宜居新双龙

近年来,双龙街道着眼城市“后花园”的地理区位优势与毗连滇中新区、空港经济区的盘龙东北部门户优势,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优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通过重点发展康体医养、文化旅游、运动休闲等产业,适度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择机发展物流业,建设生态宜居新双龙。

在党的建设方面,双龙街道以“红旗领航,聚力五星,清风引领,聚合六廉”为中心,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积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建设;推动建设“112235”党建文化区域;建立学习教育制度,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并以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研讨为龙头,推进学习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同时,认真开展“双培养”工作,把创业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等推荐纳入合作社人才信息库和村级后备干部库,加强人才建设,大力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并加大力度运用“清单式”工作抓实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四个责任”,强化对社区、村小组的监督管理,督促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坚决把纪律和规矩立稳、树牢、抓实。

在经济发展方面,双龙街道抓住昆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调整机遇,以规划引领带动项目落地,重点结合文旅康养产业,围绕昆曲、绕城和未来的长龙高速路接口“组团式发展”。依托现有森林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优势,将品质养生、养老、康养、休闲产业有机结合,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区。通过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美食旅游,加快构筑以生态观光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专项旅游为特色的现代旅游业体系。同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从优质服务入手,推出“陪伴式服务”,为辖区企业切实解决困难,助力企业快速进入市场、快速经营发展。

在生态建设方面,双龙街道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防线稳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预警应急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大农村固体废弃物和垃圾收集处置力度,不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同时,以庄房社区为重点,努力打造有机现代农业绿色品牌,引导农业逐步向循环农业发展,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适度发展的有机统一。

在社会治理方面,双龙街道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各方面、全过程,鼓励各社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思路。在继续推进社区“五级治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十户联保防控网络的基础上,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提升“五员入网”为“全员入网”,着力打造覆盖全面、治理有效的全域惠民社会治理网,推动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服务群众优势。

在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之际,双龙街道将打好基础,认清形势、勇担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书写建设“幸福盘龙”绚丽篇章,推进全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建设贡献双龙力量。

松华街道: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

作为昆明市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华街道立足水源保护区实际,着眼青山常绿、碧水长流,切实发挥好城市“绿肺”功能,按照“保护为主、探索发展”的思路,以加强水源保护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特色农业示范区”。2016年至2020年,松华街道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939元增长到22475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8418亿元,其中20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429亿元,经济指标稳步增长,社会发展成就喜人。

近年来,松华街道突出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目标取向,利用“主题党日”“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等活动,让青年党员参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推动党建融合,建强农村党建,为街道发展凝聚了强大发展合力。同时,街道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先后拟定“民生实事计划”12条,领导班子成员(个人)“为民办事清单”24条,党员(个人)“为民办事清单”392条,均在逐一落实。

结合水源保护区“保护优先”的实际,松华街道立足于“一、二级水源保护区以严格保护、生态恢复为主,三级保护区以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在突出水源地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重点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布局,松华街道先后打造了4个特色农业示范区:一是中药材种植示范区:以三家、团结社区为主,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二是经济林果种植区:以双玉、大哨社区为主,发展桃、苹果1000余亩;以小河、三家社区为主发展板栗5000余亩,核桃12000余亩。三是绿色生态蔬菜种植区:主要在大哨、大摆、双玉社区推广绿色蔬菜种植,面积达12000余亩。四是优质马铃薯种植区:以新街、大摆社区为主,建成优质马铃薯种植基地,面积达4000亩。

在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之余,松华街道民生福祉也持续增进。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新建一座每天供水1300m3的自来水厂,解决了双玉、大摆、大哨三个社区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疫情防控精准推进,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构筑起了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三是民生工作稳步开展,高效办结便民事项,上半年共办理为民服务事项2934件,办结率为100%;及时发放89户111人的低保金和22人的特困供养人员补助;截至6月中旬,共收集提供有效就业岗位531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已安置411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5人。

同时,通过有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有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松华街道乡风文明、乡村面貌也日益改善。2021年上半年,街道党员、群众和志愿者共种植树苗7千余株;农村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自然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均达100%,村内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修复污水处理池10座、新建截污回用池18座、完成户厕改造1023座;辖区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刑事案件发案总数、发生率同比下降。

今后工作中,松华街道将落实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从“保护生态环境,守住绿水青山”“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着力完善民生保障”“抓实乡村振兴,改善松华乡村面貌”“保障社会稳定,推进幸福松华建设”等方面,推进松华各项事业稳健发展。

滇源街道:以新担当促进新变化 以新变化回应新期待

近年来,滇源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务实重干、砥砺奋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力当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排头兵”,以新担当促进新变化,以新变化回应新期待。

一是聚精会神抓保护,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作为松华坝水库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滇源国土面积占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的47.5%。为此滇源街道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突出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下辖18个村均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村”;街道也荣获了首批“国家生态乡镇”等称号。

面对水源区面广、人多、治理难度大的问题,滇源街道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常抓不懈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深化“五水共治”,年内累计清淤4669.5立方米,以“河长制”促“河长清”;通过基层党建与河(湖)长制“双提升”暨“个十百千万”行动开展,冷水河畔绿树成荫、碧波荡漾,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监测断面年均水质100%达标,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同时,滇源街道以全面推进“国家卫生乡镇”创建为重要抓手,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厕所革命”、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年内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2239.38吨,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100%,村庄清洁覆盖率100%,村容村貌不断改观,村民良好习惯逐渐养成,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二是聚精会神抓发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滇源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对此滇源街道坚持顺势而为、抢抓机遇,在要素制约中“闯难关”。一方面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三转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于2017年出列,366户、1532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产业、就业、生态等方面“造血”能力不断增强,医疗教育、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保障不断筑牢,交出了一份各方认可、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用好“以城带乡”资源及“万名人才兴万村”专家资源,深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专家+农户”等发展模式,建成有机示范种植基地1个,实施环水有机农业种植3000余亩,引入竹藤产业落地中所村,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宜居乡村和精准扶贫示范村等10余个,阔步向“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愿景迈进。

下步工作中,滇源街道将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抓细抓实村庄规划,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建设,全力创建市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街道,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建设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幸福盘龙而努力奋斗! 

阿子营街道:努力打造“富裕、美丽、文明、和谐、生态”新阿子营

今年以来,阿子营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区“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长远发展目标,全力落实“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强管理、精治理”责任,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上半年,阿子营街道小春播种面积24246亩,大春粮食播种面积26800亩;种植蔬菜和特种经济作物8468亩;种植烤烟17900亩;完成鲜食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示范种植15000亩,种植新型玉米“冰糖玉米”3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375元,完成全年既定目标的85%。同时,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及劳动技能提升培训9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6926人,新增转移就业1410人,完成劳动力引导性培训900人;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

今年上半年,阿子营街道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先后兑付农改林地租2543.53万元、兑付防火奖励499.38万元、兑付燃料补助799万元、兑付学生补助1282.7万元;并全面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集合全力建好全民免疫屏障。

今年上半年,阿子营街道积极推广甸头“五级治理、十户联保”的社会化市域治理模式,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工作,目前已累计完成5069座户厕的新建改造,并持续做好“两污一厕一约清五堆”工作。同时,全面推进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多措并举加快牧羊河的保护,并通过强化治理措施衔接、部门工作协调和区级实施整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和管理,健全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形成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强大合力。

按照“以水源保护为核心,以恢复河道天然景观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控制水土流失,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实现源头防护”的治理思路,阿子营街道还对铁冲小流域实施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了村容村貌,提高了流域生态质量和环境品位。

今年以来,阿子营街道在辖区1个省级贫困村、392户156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以美丽乡村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以“三农”工作队伍保障乡村人才振兴、以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以社会治理保障乡村生态振兴、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努力打造“富裕、美丽、文明、和谐、生态”新阿子营。

下半年,阿子营街道将动员全街道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共同为推进“幸福盘龙”建设而不懈奋斗。

一是着力依托自身地理环境优势,采取“党建+生态治理+产业带动”双驱动模式,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持续激活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开创党建飘“红”、产业透“绿”的“党建+”工作新局面,切实为民生添“彩”。

二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环境、资源、区位和政策优势,积极打造铁冲山水相依、悠久深厚文化底蕴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和甸头依山傍水、清净雅趣的生态文明示范村,聚力水源保护,引领生态文明。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规范落实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各项惠民政策,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