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关于对政协昆明市盘龙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41号提案的答复
杨斯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盘龙区夜间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盘龙区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盘龙区夜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盘龙区夜经济主要是以各商业综合体、商圈及特色街区的夜间经济型态为主。
(一)“百年滇越铁路法式风情特色街”自2014年建设以来,由云南奥斯迪实业有限公司以法式风情为主题持续深化统一改造,先后引进沃尔玛、美年大健康、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投资建成了尚义花市、奥斯迪珠宝城、特色酒吧街等大商业及文化旅游项目。该街区于2015年通过昆明市特色街区验收。同时也形成了夜间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好地方,使其成为昆明文化旅游的新景点及春城旅游景点一张靓丽的名片。
(二)欣都龙城项目位于北京路延长线,夜晚灯火辉煌,是一个集大型商业、超市、精品百货、餐饮、娱乐、酒店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该项目地处北市区新商圈核心位置,交通便捷,人流聚集,规划中的地铁路线--北京路地铁在该区域设有出口。
(三)悦汇坊位于同德昆明广场,临近2号地铁线,是集酒吧,西餐等商业业态为主的夜间娱乐休闲场所。与同德昆明广场商场及写字楼融为一体,聚集人气,服务同德写字楼白领,以及周边小区年轻人消费群体。
二、主要发展措施
(一)鼓励夜间延时经营
我区比较缺乏夜间文化消费。除了吃、玩、购,我区更应在“夜游”上做好文章,如延长公共文化场馆开放时间,除了电影,如“24小时城市智慧书房”的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等普遍受人关注的场所,还有文创、副食品等商品,是集“微书店、图书馆、文创店、便利店、休闲吧”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功能性书屋。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加大24小时便利店建设布局。鼓励商场、购物中心延长营业时间,在店庆日、节假日期间开展“不打烊”等晚间促销活动。应加大各种具有特色的文创类作品展演力度,吸引人们走进剧场和展厅。要梳理开发值得欣赏的夜间人文景观,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游玩选择。
(二)开发夜间旅游消费“打卡”地
积极推进我区4A级以上景区根据实际条件延长开放时间1-2小时。支持景区推出健康,规范的夜间娱乐精品节目或者驻场演出项目。在瀑布公园、黑龙潭公园等地组织夜间游览活动项目。推出“最美龙泉古镇”为代表的新晋“网红”打卡胜地。打造盘龙江沿岸,设置灯光,水幕,动画等,推出“夜游盘龙江”项目,丰富居民夜间生活。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认真研究,将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推进我区夜市经济发展。
(一)发展社区型商业经济
根据我区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商圈、街区和各功能板块推动商业经济发展,增强社区商业向外辐射力,在满足社区居民购物、服务、休闲娱乐等方面需求的同时,促进夜间经济发展。
1.升级夜间经济商圈
重点是同德昆明广场片区、欣都龙城及财富中心片区、恒隆广场片区、福提岛片区等商业中心片区,以综合性的商贸商务功能为主导,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充分满足市民和游客的购物休闲需求,体现都市繁荣面貌,彰显样板示范作用。
2.提质夜间特色街区
依托百年铁路文化风情街特色商业街区,突出我区历史文化。重点打造田园坊、金实雄达片区餐饮美食街等具有历史典故或传统消费习俗的非主干街道,在不影响市民生活的前提下,打造贴近生活、各具特色的精品购物街区、休闲街区、餐饮街区等有效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功能区。
3.依托历史文化街区
依托联盟路法式风情小镇、龙泉古镇、真庆观等有文化底蕴的街区,充分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引入适宜的经营功能,完善服务配套,营造有品质、有格调、有特色的消费环境,打造我区独有的夜间经济亮点。
4.建设文体娱乐功能区
依托拓东体育馆、瑞鼎城乾骅电竞馆、新迎新城、晋氏宅院、闻一多纪念馆等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图书馆、文物保护单位、演艺场所、商务休闲、咖啡简餐、健身娱乐、音乐书吧、特色餐饮等场所,建设符合特定人群消费特色的夜间经济板块,依托这些场所的核心功能,充分发掘利用附属和周边的载体资源,完善配套消费功能,为夜间经济注入新的产业内容。
(二)发展特色夜市经济
1.打造夜间消费“文化IP”
策划组织一批戏曲、相声、电影、歌剧、音乐、读书等主题鲜明的“夜盘龙”文化休闲活动。例如在闻一多公园开展话剧表演等活动。
2.策划“点亮夜盘龙”促消费活动
在恒隆广场、昆明·同德广场、欣都龙城、财富中心等“夜盘龙”地标、商圈区域、组织开展深夜食堂美食节、灯光节等夜间主题活动。
3.推出台湾美食节、泰国美食节等
开展招商引资,引入台湾文化相关老字号、品牌餐饮、风味小吃、时尚酒吧、精品购物等业态,开展夜间经济主体活动品牌创建,打造一批群众认可度高、经营台湾、泰国特色鲜明的夜经济品牌和项目。
4.繁荣发展夜间体育消费。鼓励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延长营业时间。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工作者、志愿者积极组织、参与夜间文体活动。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公园、公共绿地、文体广场、体育场馆、健身房、商业中心空地等空闲资源,在夜间时段开展电子竞技、瑜伽健身等各类体育赛事和健身休闲活动,不断丰富体育健身消费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三)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
1.完善夜间卫生配套设施。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餐饮油烟处理、餐厨垃圾就地处理、垃圾分类处理等公共设施的配置向夜间经济集聚区倾斜,提高更新频率、适当增加密度。
2.完善食品安全服务。完善食品安全、消防等配套管理措施,优化食品安全服务,推广微型消防模式,提升管理保障水平。完善社会安保联防联控体系,加强对重点商圈、街区和场所的夜间巡控,加大技防资金投入,提高夜间安全保障水平。
此提案于2022年9月2日与杨斯然委员进行了答复,杨斯然委员对办理工作表示满意。
联系人:宋沅沅
联系电话及传真:65631002
2022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