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 www.kmpl.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19151-202302-665073 主题分类: 2022年
发布机构:  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3-02-09 15:05
名 称: 盘龙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关于对政协昆明市盘龙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22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关键字:

盘龙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关于对政协昆明市盘龙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2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2-09 15:05
字号:[ ]


李建斌委员:

衷心感谢您对盘龙区民营企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您关于“关于疫情新常态下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由区商投局负责主办。我们接到提案后,高度重视,认真对提案中的建议进行研究,及时征询盘龙区各职能部门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盘龙区民营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平稳的发展势头。截至2021年末,全区拥有民营企业57407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达457.34亿元,同比增长1.0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为44.84%。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的规模、档次、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二、加强“银政企”合作,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一)强化普惠金融政策宣传,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充分发挥“政银企”融资平台作用,制定《盘龙区普惠金融政策宣传工作方案》,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搭建沟通桥梁,广泛宣传普惠支持政策,积极打造政府、银行、企业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平台。全辖区发放“聚焦普惠金融 助力企业发展通讯录”近15000册,广泛宣传银行普惠金融政策,让企业更便捷了解不同银行政策。积极组织召开银政企对接会,今年上半年,盘龙区各部门共召开20余场银政企对接会及送融资信贷政策上门活动,达成信贷意向近亿元,全力助力企业获得信贷融资。

(二)做好各类金融产品推介及服务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财园助企贷”工作。积极推进“财园助企贷”工作,通过“财园助企贷”融资模式,不断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有效推进企业融资工作。财园助企贷工作从2016年至今,累计为35户企业争取到银行贷款融资10310万元。财园助企贷政策的引入和实施,有效地帮助了我区有成长性的优质小微企业顺利从银行获得贷款,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困境。如云南景然环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共计获得1000万元贷款,企业在获得贷款后大力发展,于2020年进入新三板创新层。目前,企业发展平稳,拟计划于2023年进入新三板精选层。另外一家企业昆明滇印彩印有限责任公司先后4次通过申报累计获得贷款640万元,贷款用于购买原材料,现金支付可以享受到最大采购优惠,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企业拥有更多的利润空间和竞争优势。

二是做好“信易贷”融资平台服务工作。积极对接辖区金融机构,配合相关部门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入驻“信易贷”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制定发布面向民营企业服务的各类普惠金融信贷产品,同时按照相关职责职能做好该平台的推介工作。目前已有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富滇银行、招商银行昆明分行、广发银行昆明分行、华夏银行昆明分行、浦发银行昆明分行、兴业银行昆明分行等金融机构省级分行入驻平台,发布“税银通”“线上税融通”“香悦贷”“小企业抵押贷”等多品种的融资产品。

三、加强政策扶持,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

(一)扶持企业做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相关工作

积极开展《昆明市盘龙区关于扶持重点产业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条措施的意见》相关文件精神的宣传贯彻和学习,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积极申报相关项目,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努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近三年(2020-2022年)帮助60家企业完成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及创新平台建设申报,20户企业通过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及创新平台建设认定。

(二)结合实际精准提供服务

一是组织专题培训会。组织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和高企申报专题培训会4场次,组织填报年度研发投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从源头抓起,对去年年底确定目标的163家企业,通过摸底最终锁定重点服务企业90家进行专题培训。二是对入驻茨坝生物创新中心企业、2021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79家企业拟兑现区级补助资金765.90万元。三是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上门进行一对一调研和指导,为企业提供专家问诊式服务,做好企业培育入库工作,多梯度全方位推进企业培育工作。四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继续围绕“五中心一平台”以推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高原特色农业、功能性食品、生物科技五大特色优势开展交流推进会。

四、做好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

盘龙区于20217月建成盘龙区区块链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平台以打造数字盘龙目的,为盘龙区提供产业监测与分析、楼宇经济管理与分析、经济运行指标分析、信用监管、投资项目分析的工具抓手。帮助盘龙区各部门及各街道对全区产业发展进行分析研判,协助各单位开展培育市场主体工作等方面的重点工作推进。自盘龙区区块链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开展工作以来,截止目前共集成47个数据成员单位数据超350万条,数据主要为工商税务、规上在库企业、信用、投资项目、楼宇经济等相关数据。利用盘龙区区块链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各部门及各街道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市场主体、产业链、数字经济、楼宇经济、信用监测等产业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提升经营水平,促进疫情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发展。通过该平台对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形成重点企业名单,盘龙区针对性开展辖区重点企业走访调研工作,重点了解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的需求,针对性开展企业服务工作。自平台建成至今,盘龙区通过平台对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帮助5家辖区互联网、软件及相关服务业企业完成升规入库工作,并向上级推荐30个数字经济、信息化相关领域示范项目,目前,已有10家企业获得上级奖补资金233万元。

下一步,盘龙区将进一步完善盘龙区区块链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使用功能,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按照企业行业、营收、税收、投资项目等情况对辖区企业进行梳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经营情况的企业,采取相对应的工作方式,切实帮助企业提升经营水平,进一步促进疫情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发展。

五、统筹谋划,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一)了解区域特点,调整产业布局

盘龙区水源保护区占辖区面积的71%,农业发展受限。同时,大型工业企业逐步外迁,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盘龙的支柱产业。

近年,全区主动对接全省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结合区情实际,聚焦现代服务业,围绕“南北呼应、两翼齐飞”发展格局,深入实施“1281”产业培育工程,出台支持楼宇(总部)经济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

盘龙区将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实施产业蓄能兴区战略,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优势产业竞争力提升、特色经济效益提高、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厚植产业发展新优势。打造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汽车服务、文旅经济做大做强,加快以楼聚产、以楼兴产,培育更多“亿元楼宇”,力争“十亿元楼宇”零的突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3+1+3+N”现代产业体系。

(二)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寻找新兴发展机会

结合盘龙区实际情况,区商投局牵头联合区发展改革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盘龙区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落后产能、重点行业工业企业在用工艺技术与装备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及时上报《盘龙区关于全面开展落后产能专项排查的工作报告》、《盘龙区落后产能情况表》、《盘龙区承诺书》、《昆明市派遣2022年重点工业行业落后产能(技术类)摸底排查工作报告》等相关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排查文件。市政府已出台《关于2022年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鼓励企业开展节能低碳改造,按项目节能量(300/吨标准煤)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 万元奖补。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 “能效领跑者”的企业,分别给予 50万元、30 万元一次性奖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每淘汰一条落后生产线给予最高50 万元的补助。”等鼓励政策。

盘龙区下一步将继续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促进企业能源消费低碳化,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

六、加强就业服务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一)强化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扩大就业容量

大力开展就业创业政策“五进”宣传活动,多措并举加大对援企稳岗相关政策的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通过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方式,组织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小分队、企业宣讲缓交社保、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稳岗返还、见习补贴、小微企业创业贷款等一批惠企政策,并将政策制作成宣传册,发放辖区企业。利用“盘龙就业”、“盘龙人社”等媒体平台及时宣传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引导应届毕业生(包括本科以上、职业、技校和中专生)积极就业。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激发市场活力,稳定岗位。

(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疫情以来,盘龙区积极谋划,全面落实省市支持企业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和“加强疫情防控应对,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要求,安排部署全区稳就业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助力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和支持企业职工开展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结合企业及培训人员的自身特点和培训需求,量身打造培训计划。针对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培训中心、云南健之佳培训中心、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云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培训中心)等7家企业,指导成立企业培训中心,利用行业优势,对职工开展无人机操作培训、送电线路检修培训、药品导购员服务等培训;

二是是对餐饮业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等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加大企业职工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宣传力度,利用企业延期复工时机,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利用“云南省职业技能网络培训平台”线上+线下模式,率先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第一期线上技能提升培训,50名学员采用录播+直播的培训方式,开启为期4天的电商运营管理课程全线上学习。

三是激发培训主体积极性。采取给予预拨培训资金的方式,鼓励在省厅备案的云南农垦总局、云南世博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支持云南健之佳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南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国有或民营大型企业设立培训中心,鼓励企业自主开展与主业相关的补贴性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2019-2021年)以来,共培训企业职工共5531人。

七、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盘龙区为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积极开展横向联动,建立1+X”多元联动机制,已形成多元联动的劳动争议处理闭环。具体措施为:1.“仲裁+法律援助”。联合区司法局,建立全省首个劳动仲裁公共法律服务站,年均提供现场法律咨询3000余次,援助劳动争议案件100余件,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农民工、工伤职工和“三期”女职工对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的需要。2.“仲裁+工会纽带”。在区总工会建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并邀请区总工会干部担任兼职仲裁员,高效、便捷化解辖区内的劳动争议。3.“仲裁+法院诉讼”。与区人民法院健全裁审衔接机制建设,实现劳动争议案件受案范围、证据规则、法律适用的统一。同时,建立“仲裁法律文书信息直传联动机制”,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4.“仲裁+街道调解”。在全区各街道均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同时,指导街道调解员依托“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在线调解服务平台”开展“互联网+调解”工作。5.“仲裁+网络平台”。借助学习强国“强国视频会议”平台推行“互联网+调解”的在线调解新模式。

八、制定全面惠企政策,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一)了解企业困难,采取纾困措施

一是出台《盘龙区关于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及《盘龙区 2022 年关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进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以稳市场主体为核心、抓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保障职能、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鼓励市场主体做大做强、鼓励支持工业、建筑业、商贸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发展壮大,支持农业绿色发展,聚焦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推动产业招商,强化创新驱动,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促进高质量产业体系建设。

二是加大企业扶持资金支持。统筹安排4000万元,对符合盘龙区2021年出台的稳增长政策和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楼宇(总部)经济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政策中涉及的扶持补助资金,加快资金拨付。其中,经审核,已对符合条件的124家市场主体兑现2021年度区级稳增长政策资金947.25万元。

(二)聚焦企业发展,落实减税降费

一是聚焦制造业等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将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个行业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并一次性退还其存量留抵税额。

二是聚焦小微企业助力企业发展。从202241日起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将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大到全部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经营压力,稳就业、稳预期。

三是聚焦支持困难行业纾困和民生保障。延续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免征轮客渡、公交客运、地铁、城市轻轨、出租车、长途客运、班车等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支持困难行业纾困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民营企业的关心与支持,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发现不足,及时优化和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促进我们工作做的更好。

名词解释:

“三张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大健康产业

1281”产业培育工程:  即“1个产业规划”,盘龙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个工作原则”,坚持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并举、政策招引和服务保障并重;“8大产业支撑”,要着力推进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汽车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都市旅游、健康养老8个重点产业发展;“1项战略性工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南北呼应、两翼齐飞”发展格局:  2017年区委提出的盘龙区发展空间布局,“南北呼应”指统筹抓好东风广场中央商务区和北部山水新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两翼齐飞”指加快推进东白沙河片区和茨坝片区规划建设,全力打造两大重要增长极。

3+1+3+N”现代产业体系: 即盘龙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目标:培育壮大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3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生命科技产业,巩固提升楼宇(总部)经济、文旅经济、数字经济3大特色经济,着力培育康养、商务会展、高原有机现代农业等N个增长新动能。

此提案于20221021日与李建斌委员进行了答复,李建斌委员对办理工作表示满意。

联系人:沈航

联系电话及传真:65614096

 

                 

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