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50-16整改落实 情况公示表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50-16整改落实
情况公示表
公示单位: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 时间:2023年11月23日
反馈(投诉)问题 | 云南省部分州市控制入湖污染物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50—16) |
整改目标 | 深入研究入湖污染物控制措施,全面排查城市建成区和环湖截污管网情况,有效解决管网渗漏、破损、错接、混接等问题,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形成主管、支管、毛细管构成的污水收集管网。 |
整改措施 | 1.对滇池、阳宗海截污管网覆盖面进行系统排查,形成项目清单,完善截污治污管网体系。 2.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完善稳定运行长效机制,实现流域内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实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 3.配套建立、完善滇池、阳宗海流域生态环境智慧监管系统,强化项目运营精细化、系统化、科学化监管。 4.通过新建生态库塘、湿地等,对处理排放尾水实施深度净化,进一步降低污染负荷。 5.制定《滇池、阳宗海流域绿色发展实施方案》,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进一步降低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
|
整改主要工作成效 | (1)盘龙区已完成2086公里排水管网排查,数据已移交昆明市排水公司。 (2)全面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置率,盘龙区正在有序推进庭院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盘龙区将主城区30个汇水分区打包成15个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截至目前,15个项目已全部启动实施,金色大道一北辰大道排洪箱涵汇流区污水提能增效和清水网格项目已完工,其余14个汇水片区正在加紧推进中。其中,二环内共计938个排水单元,现已完成938个排水单元改造,占比100%;二环外共计860个排水单元,现已完成785个排水单元改造,占比91.2%。 (3)在入滇河道冷水河、牧羊河、金汁河等河道段面设有2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对河道水质进行监测,2023预算90万元资金通过采购由有资质企业对自动站的进行运行管理,确保系统运行正常,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并及时上传;并预算30余万元根据需要及时安排水质监测单位采用人工采样对辖区内其他水体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情况,根据检测情况开展治理工作,防止“好水变差”。 (4)对农村污水治理进行统筹,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入,陆续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64套,覆盖284个村小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100%。 (5)一是滇池流域内蔬菜控制在4.5万亩以内,其中水源区控制在3.5万亩以内;当前完成夏粮食作物种植4.667万亩,其中:麦类种植3.106万亩(小麦0.89万亩,大麦2.216万亩),蚕豆种植0.284万亩,薯类种植0.332万亩,豌豆种植0.945万亩。小麦、大麦和马铃薯现处于中耕管理后期,鲜食的蚕豆、豌豆已上市销售。受旱情影响夏粮产量预计会出现减产。秋粮食作物计划种植7.13万亩,其中:玉米计划种植5.81万亩、其中鲜食玉米1.56万亩,现已种植0.8万亩;薯类计划种植0.63万亩,现已完成种植0.63万亩;豆类计划种植0.66万亩,杂粮计划种植0.03万亩。二是,(1)开展耕地质量评价及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基本工作,摸清滇池流域化肥使用情况和耕地质量情况,为化肥减量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3)以“精、调、改、替”为技术路径,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4)加强肥料质量监管。开展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工作,完成了建立农户施肥定位监测点18 个,对农户施肥情况、农业生产情况及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长期监测。选择一批条件好、实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测土配方试验示范,现已开始试验工作。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3000亩。 |
责任单位、责任人及联系人 | 责任单位:盘龙区水务局 责任人:车翔 联系人:林洁 |
公示说明 | 现将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公示,如有意见建议,请反馈至plqswj@126.com。联系人员及电话:杨维丽,0871-65010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