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就稳粮保供工作开展专题视察
6月20日,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稳粮保供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视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红昆,副主任张德、袁庆华、樊琪,区政府副区长袁玉松,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委员、部分区人大代表,区政府办、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区自然资源局、水源区四个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参加视察。
视察组先后实地查看了松华街道双玉社区老玉屯小组玉米种植及减药减肥项目推进情况、阿子营街道羊街村委会玉米种植及水肥一体化项目推进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
视察组肯定了全区稳粮保供工作取得的成绩,认为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有力度、有措施、有成效,夯实了“三农”工作基本盘。同时,视察组针对辖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仍然薄弱、耕地后备资源贫乏、农业转型升级困难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是切实扛起稳粮保供的政治责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始终牢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使命担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
要紧紧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稳产保供、提质增效为主线,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政策扶持,强化耕地保护,推进科技进步,稳步提高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绿色化,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切实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坚决完成市级下达的稳粮保供目标任务。在稳粮保供工作中,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折不扣地完成市级下达的目标任务。要严守保地稳粮耕地红线,保证永久基本农田用于粮食生产;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提高耕地质量,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粮食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生产。
三是因地制宜,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水源区特色的发展之路。要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差异化、高质量的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农业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要加大水源区生态农业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有机耕作、减肥少药等技术和关键指标检测体系,减少对水源的负面影响,保障粮食生产的环境友好型、产品生态型和绿色化,同时探索大数据、信息化和智能化农业的新型路径,全方位加持“拳头产品”。要着力推进“松华坝”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探索培育、运营“松华坝”区域品牌,重点打造松华坝水源区1-2个拳头生态产品,如万糯2000,“以点带面”,逐步实现“1+N”系列产品;要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生态农业意识和技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辖区内农林科研院所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赋能推动农业发展。
四是加强引导、指导,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农部门与街道要强化系统性思维,准确把握水源区实施乡村振兴的原则,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既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又立足实际,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乡村发展规律,统筹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任务,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循序渐进、稳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