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 www.kmpl.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19151-202305-701773 主题分类: 区政府办公室文件
发布机构:  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3-05-05 15:28
名 称: 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昆明市盘龙区农业现代化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文号: 关键字:

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昆明市盘龙区农业现代化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5-05 15:28
字号:[ ]


区属各相关单位、街道办事处:

《昆明市盘龙区农业现代化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昆明市盘龙区农业现代化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时关于“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高原特色农业”的要求,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农业现代化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的通知,结合盘龙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盘龙区实际,以稳住农业基本盘,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根本,聚焦粮食、蔬菜(含食用菌)、林果、中药材、烟草、乡村旅游等重点产业,全面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实现“三年跨越、六年倍增”。

(二)产业布局

打造具有“精品化、规模化、特色化”内涵的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布局,盘龙区属于滇池流域绿色农业示范区,重点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交易、冷链物流和农业会展、品牌打造及种业研发,拓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景观与休闲农业融合。按照水源保护区要求,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严格实行“止耕禁养”;二级保护区内实施“禁花减菜”、退耕还林,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三级保护区内全面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有机农业,选引绿色、有机等低污染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双龙街道以发展产城融合的产业集聚区为目标,集中发展“小而精”城郊现代农业及休闲旅游观光产业、都市农庄、休闲农业、绿色有机农林产业、现代物流等。松华街道布局农业科技、研发、实验项目等开展试点推广,发展多种经营。滇源、阿子营街道以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区、烟区综合体、昆明北部生态保护与发展示范区为目标,立足水源区生态保护,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注重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以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为引领加快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水源保护区以外地区,延长农业产业链,沿主城近郊含双龙街道部分地区布局二产和三产。城区街道要利用区位优势,营造农业总部经济营商环境,实施农业企业主体倍增行动,扶持壮大总部经济。

(三)发展目标

到2024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显著提升,重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

1.粮食产业。巩固提升粮食产销平衡能力,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培育优良新品种,着力提高单产水平,持续扩大大豆生产,积极发展冬早玉米、冬马铃薯、小杂粮等特色粮食作物。到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10万亩,3万吨以上。

2.蔬菜(含食用菌)产业。加快推进喷滴灌设施基地建设,持续完善冷链物流体系,重点推进冬春季、夏秋季蔬菜优势产区和常年蔬菜优势产区建设。加强野生菌种质资源保护,积极发展野生菌贸易及精深加工产业。到2024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产量稳定在4.5万亩、9万吨以上。

3.林果产业。进一步强化林果产业的优势区域布局和果树品种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标准化种植,大力推广现代设施栽培模式。到2024年,全区水果种植面积、产量稳定在0.9万亩、0.5万吨。

4.中药材产业。以三七、天麻、云当归为重点,增强科技支撑力,提升加工能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种子种苗繁育。到2024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0.8万亩,产量0.3万吨,农业产值1.3亿元。

5.烟草产业。调整烤烟品种结构,优化种植区域,全力打造中式卷烟高端特色优质核心原料基地。到2024年,全区烤烟种植面积、烟叶收购计划分别稳定在2.2万亩、6.43万担,实现烤烟生产收购总值1亿元以上,烟叶税2200万元。

6.乡村旅游产业。推进一、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因地制宜提升村庄风貌,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彰显不同乡村特色,在双龙街道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二、重点工程

(一)绿色引领,一产提质增效

1.良田沃土工程。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合理调配灌溉用水,稳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24年,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占全区耕地保有量面积的比重逐步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2及以上,耕地质量平均等级大约提升0.100-0.200个等级(与2020年相比)。

2.绿色发展工程。强化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推进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保持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大力实施耕地土壤改良和污染防治,积极开展休耕轮作试点,实现测土配方技术全覆盖。到2024年,全区农膜回收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新增绿色果园面积和有机认证蔬菜种植、有机中药材种植面积;新增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有效认证。

3.设施农业工程。加快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等现代设施推广应用,改造提升中高端设施蔬菜基地,实施农田尾水循环利用工程,积极发展云菌、云药等特色产业。到2024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4%以上。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基地,重点推进大数据运用系统建设。

4.农业生物安全工程。重点以紫茎泽兰、薇甘菊、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农业外来入侵物种为对象,建立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监测预警体系、风险性分析和远程诊断系统,建设综合防治和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防控系统。建设动物疫情检测预警系统,严格执行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报告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强动物检疫申报点规范化建设,争取到2024年基本实现规范化乡镇动物检疫申报点所有街道全覆盖。

(二)加工增值,二产转型升级

5.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采后处理中心,开展产地初加工。鼓励企业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聚,提升蔬果初加工能力,开发伴手礼、小包装净菜、休闲食品等新产品。

(三)深度融合,三产迈向高端

6.农产品现代流通工程。推动盘龙区有机绿色农业供应链基地项目(庄房)建设,逐步完善农产品物流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扶持供销、邮政、快递企业等服务网点向农村延伸,着力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外销的最后一公里。到2024年,新建仓储保鲜设施库容总量达3.3万立方米。

7.品牌培育工程。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昆牌”、“滇牌”农产品,不断提升水源区农副产品附加值,重点扶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创建区域性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着力培育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一批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到2024年全区累计入列“绿色云品”品牌6个。

8.都市现代农业新业态发展工程。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区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园区,要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积极发展预制菜产业。到2024年,持续推动绿美乡村建设、森林乡村创建,全力做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9.产业集群发展工程。结合盘龙区实际,重点围绕蔬菜、经果林、中草药种植等产业,推动产业优势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聚集,深化产业融合。培养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善小农户分散耕种模式,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探索发展“订单农业”。到2024年持续推进省、市、县级“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一村一品”示范村认定。

(四)育强龙头,强化组织引领

10.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程。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组成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强与农村产权市场有效对接。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政策倾斜。鼓励工商资本发展现代种植业、精深加工和社会化服务,支持公益性服务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合作,构建农业电子商务、农业技术服务等信息平台,参与冷链装备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体系建设。到2024年,持续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成员数0.9万个以上;稳定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0户。

(五)科技创新,加速驱动发展

11.高原特色种业振兴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高标准建设农业种质资源库。统筹农作物、畜禽、微生物种业发展,培育一批“滇系”特色新品种。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平台,加快高原植物种质保护与繁育基地建设。

12.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工程。结合盘龙区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有效整合资源,逐步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全力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支持科技团队采取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街道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工作机制,高位统筹推进,定期研究调度,确保重要措施落实到位,推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落实落地。

(二)完善政策支撑。加强落实农业产业发展政策,统筹各职能部门、街道通力协作,从用地、税收、招商、保险等方面,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措施,构建趋于完善的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

(三)强化投入保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构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多元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要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强化项目跟踪评估和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四)加强考核监督。将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标纳入盘龙区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有关部门密切协同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并通报考核结果。

 

解读材料:关于《昆明市盘龙区农业现代化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政策解读

                 l一图读懂《昆明市盘龙区农业现代化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